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章 256【鑄幣計劃】,朕,王梓鈞,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款質量上乘,經常被颳去銅錢邊緣。主要是非法商賈刮的,刮下來之後,把銅熔了拿去幹其他事。
在銀幣當中新增更多雜質,可以有效防止銀幣刮損:一是質地變硬不好刮。二是雜質太多,刮下來還得重煉。大大降低非法利潤。
宋應星點頭道:“我回去便組織人手研製壓幣機。”
趙瀚說道:“江西水網縱橫,最好能做出水力壓幣機。今後不止壓制銀幣,我還想壓制銅幣。大明銅錢太混亂了,至少得佔了半壁江山,才能著手改革幣值,到時候壓幣機有大用處。我要用銅幣逐步代替銅錢!”
宋應星感覺意義重大,頓時站起來拱手:“一定竭盡全力。”
趙瀚一聲嘆息,心裡盼著早點拿下廣東。
廣東帶來的意義,不僅可以插手海貿,而且可以緩解銀荒。
從明中期開始,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究竟有沒有通貨膨脹,這個事情很難說,因為那時的大明經濟也在高速發展,物價上升是肯定的。特別是江南諸府,社會經濟不斷增漲,物價不漲反而有問題。
這些白銀,很多都流進富商的地窖,也促進了江南諸府的工商業升級。
而張居正改革之後,白銀非但沒有通貨膨脹,反而在全國各地出現缺口,因為官府收稅只收銀子了。
到了明末,西班牙帝國衰落,白銀流入減少,如今普遍銀荒。
一方面白銀稀缺,一方面銅錢濫造,導致白銀與銅錢的兌換比例越來越離譜。
後世有人統計,僅崇禎四年,從菲律賓輸入澳門的白銀,就高達1400萬兩。且不論資料真假,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澳門是大明最主要的白銀輸入地。
只要佔據廣州,趙瀚治下的銀荒就能緩解,崇禎濫發銅錢的影響也能稍微抵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