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丹湜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抽離與牽扯,流年擷萃,微丹湜意,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天早上看到作家助手裡給我的資訊,說是小說完結已稽核完畢,給予透過。看到這條訊息,我都有淚奔的感覺。
假如說每天的更新,把頭腦裡的設想轉變為文字的過程是陣痛和分娩的話,那麼這一刻,這個孩子就是離開我去上學了。
秋日離別愁更甚,遙眺默禱化淚盈。
沒有寫過小說,沒有連續一年寫過小說,每天都在小說的情景中,每天在構思,每天在想象,每天在書寫,每天事無鉅細,都要一一過目,一一經手,忽然它離開我了,一下子真的很空虛。
整個上午,我都在玩遊戲,或者聽音樂,沒有看書,更不想去動筆。
就讓我靜靜地和哀傷的情緒待一會兒吧。
有時候我是不喜歡外界的節奏,覺得太快了。
其實中醫也好,心理學也好,都是這麼認為的,人的氣吸進來時,需要頓一頓,在體內震盪一下,然後再撥出去。
而心理學也說,當有了情緒,哪怕是想哭,那麼靜靜地待一會兒,然後想哭就哭,這時候不要去打擾,讓情緒自然流露,這樣是健康的。
可是很多時候,在外界不一定會顧及到這一面,節奏太快了,太以人為的好惡為主,認為哭就意味著不好,然後打斷,希望不要哭。
可誰的人生沒有經歷過哭泣,如果沒有哭泣,是不是也意味著這是不完整的人生呢?
估計也沒什麼人會去這麼想,也沒什麼人會想到這一點。
而且乍然放下,我在抽離中,還是覺得有牽扯,估計這幾天,有得要在抽離和牽扯中徘徊了。
這是自然的。
要放下,大腦的程式會認為再也見不到,這時候所有的前塵往事都會一一浮上心頭,捨不得的情緒會佔一點空間,這一點,大腦和電腦是不同的。
電腦可以是直線的,可以看程式。
可是人腦,怎麼可能不經過情緒呢?
到了這一刻,我才方始明白過來,還記得以前看《倚天屠龍記》書尾的後記,金庸寫到,他覺得沒有把張三丰和張翠山生離死別的感情寫出來,也沒有確切地表達謝遜聽到張無忌死的情緒。一直到他自己有了生活體驗,這才明白過來。
以前我看這段話,也是看過就算,沒什麼體會的。
可是到了小說完結,而且是平臺宣佈完結時,這時候金庸的這段話開始浮現在我眼前,我也開始感知到那種情緒。
而且我也有很多應該的表達的情感沒有表達出來。
比如說,當我哀傷迷茫的時候,突然想聽越劇《家》裡的《兩地洞房》唱段,那段唱是說覺新在洞房時,和兩位新娘,一位是家裡為他娶的瑞珏,她是充滿了喜氣的。一位是遠嫁的梅表妹,她本來就是悲慟地出嫁,跟心上人遠離,沒想到嫁過去還是沖喜,新郎病得快要死了,這時候心裡簡直就是絕望。
而覺新呢,愛的人不能團聚,不愛的人近在眼前,要抗爭,根本無力,想接受,情感上又無能為力,他的矛盾糾結也是欲哭無淚。
在今年,也就是2020年初,我寫《白髮魔女傳》書評的時候,引用了越劇的唱詞,結果在論壇上有一位叫春水煎茶的網友起了共鳴,原來她也喜歡越劇,於是我們聊了起來。
我早就感覺到越劇的唱詞很適合表達梁羽生的作品,比如說《五女拜壽》中的《奉湯》一折,活生生就是一個卓一航的形象。就跟卓一航在黃龍洞內,為練霓裳蓋衣服如出一轍。
結果人家也是贊同的。
在我寫小說,有時候是放鬆心情,有時候就是純粹的消閒時,就會想聽越劇。
今天想聽《家》裡的《兩地洞房》,聽的時候忽然想到於承珠成婚,張丹楓一定很開心,而於承珠心裡有兩個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