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仙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章 楊彪之才,重生劉宏,打造神聖大漢帝國,玄武仙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幽州,漁陽郡治下,漁陽縣。

漁陽縣令楊彪此時身穿粗布衣,腳踏草鞋,帶著縣衙的一班差役來到田壟之間進行視察。

此時田裡的浮麥已經泛黃,只需一場熱浪過後,就可進行收割。

楊彪走到田間,彎腰取下一株麥穗,麥穗長約四厘米,顆粒略微中空,已有成熟之象。

楊彪抬頭望去,但見附近田地中的浮麥大多與此無異,滿意的點了點頭,看到遠處的一個老農,楊彪手持麥穗走了過去。

“老朽見過縣君。”

這老農自是識得楊彪,不待楊彪走近就急忙上前行禮。

漁陽縣以北就是烏丸人以及鮮卑人的聚居之地,孝桓帝時期,中央對此無暇顧及,時常遭到他們襲擾,直到桓帝晚期才稍微安定了許多。

自從劉宏登基,派遣盧植總領幽州軍事之後,盧植就屯兵漁陽郡,直到現在,烏丸人和東部鮮卑才不敢輕易進犯。

自楊彪第一日來到漁陽縣之後,才發現這裡和洛陽附近相比真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裡完全可以用十室九空來形容。

於是楊彪帶著本地的差役整日遊走於四方各處,收攏流民,鼓勵開荒,並承諾,收穫之後,只取地稅和糧食,而且口賦算賦和人頭稅可以全部用糧食抵扣。

一時間所有附近的流民紛紛來投,原本棄地而逃的人也大部分都返回家中。

然後楊彪又去當地的豪強地主家中以楊家的名義向他們借取錢糧,用以支撐流民和百姓開荒耕種。

楊家的名頭還是非常好用的,本地豪強地主們也並無吝嗇者,紛紛慷慨解囊,只是希望能攀上楊家這顆大樹,楊彪自然是來者不拒。

在楊彪看來,他不覺得自己借用家族的名頭有什麼不妥,自身資源不會極限利用的才是傻子,因為堅持那些所謂的原則而不顧民生更是不配為官。

楊彪每日除了處理一些縣內公務之外,就是學習農事。遊走田間地頭指導百姓耕種,所以附近的百姓基本都認識這個身穿粗布衣的年輕縣君,對他也是極為恭敬。

“馬老不必多禮!”

楊彪和善的虛扶一下,看著眼前老農的臉色遠比幾個月前好看了許多,楊彪內心很是滿足且充滿成就感。

隨後楊彪拿起手中的麥穗,遞向老農,“馬老,你看按這種長勢,今年大畝產量能到多少?”

“回稟縣君,今年浮麥長勢喜人,如果都如這般,每畝不會低於兩石,可能更多一些也說不定。”(一石約一百二十斤)

楊彪細細思慮片刻開口問道:“也就是說,按照往年計算的話,扣除各項賦稅,每畝地能剩餘一鈞?”(三十斤)

“是啊,今年是個豐年,應該不會捱餓了。”

老農面帶喜色,他們一戶耕種了三十畝,雖然不能吃飽,但是也足夠他們一家活下去了,似乎對於這高達近七成的賦稅沒什麼感覺。

可是楊彪此時的臉色卻不怎麼好看,農民耕種所得七成被收走,可是每年國庫的收入平均下來卻不到兩,除去各項消耗,近一大半就那麼消失了。

回到縣衙的楊彪仔細思考其中之關鍵,賦稅不足除了中間官吏剋扣,最大的原因就是豪強士族大量隱瞞人口所導致。

從光武帝靠著豪強起家到現在,可以說是遍地豪強,他們兼併土地,私自畜養收攏人口,未曾編戶的百姓更是不知凡幾。

孝桓帝時期大漢的在戶人口是五千多萬,可是經過幾次瘟疫和朝局的混亂,產生了大量流民,而這些流民也就成了黑戶,或是死亡或是被豪強地主畜養,成為奴隸。

而楊彪來到此處,也經常被當地豪強邀請去做客,對他們也有所瞭解,小地主名下的佃戶就有幾百人,而大一些的就高達幾千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