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與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節,木香記,石頭與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弓也拉不開啊,甭別說二石三石了。聽你說,二石三石的弓都射不穿這個鐵甲,可見還得射力更大的弓才夠。”白木香想了想,“只是為何一定要用強弓,我聽相公說現在軍中的火炮。天下邪祟,無火不破。為何不用火炮呢?”

吳侍郎目瞪口呆,“火炮多是用來投燒敵軍糧草的,傷人威力有限。莫說這樣的鐵甲,就是尋常鎖子甲,無非就是砸一下,遠不及弓箭殺傷大。”

“火炮不是說突突突的冒火麼。我看過縣衙的火炮,用投炮機嗖的投出去,突突突的就把一堆乾草燒沒了。為何不能制個大火炮,鐵傳熱很快,一下子就能把人燒個半死。”

吳侍郎苦笑,“除非重現當年馮飛羽大將軍轟破閩安城的火炮配製秘法,不然,現在的火炮也就能燒一燒糧草,用處不大。”

白木香於國朝歷史瞭解亦是不多,但看吳侍郎的模樣,制火炮似是不大行的模樣,也就沒再多說火炮的事。白木香對於研製強弓倒很有信心,她說,“吳大人你信得過我,只管放心,等弩箭刀槍的樣品到了,我一定用心研究,爭取早點把您要的強弓做出來。”

吳侍郎笑著拱手,“都託給白大人了。”

“好說好說。”白木香也拱拱手還禮,每次有人叫她白大人,她就覺著心臟撲通撲通跳的可歡了。怪道男人們都愛做官,果然被叫大人又威風體面。白木香暗搓搓的想著。

——

晚上哄著肥兒子睡了,白木香方有空閒問裴如玉什麼馮大將軍的事。裴如玉道,“這也是仁宗皇帝未登基時的事了,當年仁宗皇帝第一次封藩,便是閩地。後來,靖江王謀反。馮大將軍是當年江南名將,統帥靖江王大軍。那一次戰事,說來真是險中又險。仁宗皇帝鎮守閩安城,大軍遠在與靖江王對陣前線。閩安城唯五千老兵,可要知道,閩安城的城牆剛剛修繕過,牆高城堅,這樣牢固的城池,便是五千老兵,守上一月也沒問題的。但是,那一戰,馮飛羽繞過前線,親帥三萬騎兵偷襲閩安城。縱馮飛羽當世名將,閩安城六門緊閉,拒不應戰,十日便可等來援兵。原本十拿九穩,但是馮飛羽當天便用強力火炮炸開了閩安城的城牆!”

“當時戰況之艱,被多位目睹戰事的將領提起過,有一位曾任仁宗皇帝親衛的將軍曾經說過,當時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閩安城地動山搖,以為閩安城地動了,接著街上人喊城破了,這也有可能是敵軍派了細作在城中擾亂軍心,但是,待軍中副將逃回王府回稟,的確是城破了。他們立刻護送仁宗皇帝出城,一路驚險更不需提。便是仁宗皇帝自己提及當年閩安城之戰,都說是僥天之倖。後來重回閩安城,人們看到加固過的城牆被炸飛六尺左右的一段深坑,其他兩側城牆雖然也磚石飛濺,雖不復完整,依舊矗立不倒,這說明城牆的修建是沒有問題的。“裴如玉道,“後來文史中多有記載,說是江南秘製火炮。只是靖江王謀反未遂便已身死,哪怕後來馮大將軍投降朝廷,也未再見這火炮的記載。”

“不過從那時起,朝廷一起有研究火炮之類的兵器,可現在的火炮不要說炸城牆了,就像吳侍郎說的,多是用在燒敵軍糧草上。就是攻城用處也不大,你城火炮,人家能在城牆上搭棚子,一下子就頂下去了。不過我聽說兵部也有類似於毒火炮之類的兵器,可說來,現在也沒那種立竿見影一下子毒死一片的毒煙毒火。所以,大家推測,當年江南的火炮配方是失傳了,不然朝廷沒有不用的理。”

白木香問,“那靖江王有這麼厲害的東西,怎麼造反還失敗了,要是像你說的,轟一下子就能轟開一座城牆,那應該極好攻城的。”

“這事我早跟朋友琢磨過。”裴如玉伸出一根修長手指,燭光下指尖兒彷彿暈著淡淡微光,“第一,這種火炮靖江王也沒有多少,所以,必然用在最要緊的地方。第二,靖江王研製出這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極品一家,我團寵名副其實

本萌叫呱呱

星穹鐵道: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安瑟Anser

飛舞激揚

李家大少

郡馬是個藥罐子

顧家七爺

我無望的愛

卷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