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頁,古代種田奮鬥史,方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帶著好,記得給兒子帶兩身衣裳換,我就帶一套,到省城就換下來,回來再換。」在省城是住客棧,不好洗衣,還是忍忍髒,別多事了。
「銀子也要帶夠,以防萬一,不如換張銀票帶在身上。」雖路上盜匪極少,可凡事都有例外,誰也不能確切地說一定不會有。
這個確實要,「明日我去錢莊換個五十兩的銀票,我跟兒子身上也都帶著銀子,出門在外,沒有銀子是不行的。」
不僅楊稔早早就給兒子準備起來,陳如松也是,還有大半年,就琢磨著帶些什麼,夫妻倆已經早早的忙碌起來。
事先準備也有好處,到了臨近出發的日子,一切能提前準備的都已準備好,楊稔只需要在出發前幾日做好乾糧-炒米就好。
肉乾在五月就開始製作,就是煮熟曬乾,怕不好咬,楊稔是切成小塊小塊的曬,到時一塊就是一口,慢慢地嚼,還是能吃得動的。
臘肉比肉乾好吃,用油炒好炒幹一些也能放幾日,先吃了臘肉,若是吃完之後到了有賣食物的地方,就可以不用吃肉乾,沒有就得吃肉乾。
「小景問過他先生,鄉試參考帶上三四十兩銀子做盤纏就好,我便預備五十兩銀子,小景帶二十兩,我帶三十兩,至於那五十兩銀票,我就藏起來,不到必要不拿出來,這樣預備著,不會缺銀子使。」出門在外,總是身上多備一些銀錢的好。
楊稔贊同,「是要多備些銀子。」
「我帶小景去省城,你在家要小心。」從沒跟媳婦分開過兩個月這樣久,從前只是半月,媳婦在縣城,又有親人陪著,如今卻只有兩個下人,陳如松是不太放心。
「我會的,家裡你放心吧,有吳叔吳嬸兩人,咱們街坊鄰裡也算熟識,府城如今也是太平的。」三個大人,兩個十來歲的孩子,並不怕什麼。
「若是遇到什麼事,就去找通判,另一支的族人也是族人。」碰上什麼事,陳家村遠水治不了近渴,還是得靠府城這位族人。
這幾年,雖沒接觸過,但陳如松瞧著這位通判是個正直的人,自家不會惹麻煩,碰到麻煩,求他幫個忙看在同族的份上也許能成,便是不幫,也讓旁人有個顧慮。
「你放心,安安心心帶小景去參加鄉試,家裡不會有事的,別讓小景也跟著擔憂家裡。」這一次鄉試,也是極為重要的,楊稔很希望兒子能一次考中。
六月下旬,父子倆出發去省城,第一次去,還是早些為妙,免得路上出什麼岔子,到得早,在客棧多歇幾日,好好鞏固一番都是好的,到得晚,剛來就去考,只怕身子骨稍稍弱一些的都受不了。
這次也是跟著別的去省城的驢車一塊出發,好幾輛驢車,都是去省城趕考的秀才們,一塊出發不僅更安全,路上歇息時,小景還能與他們一同交流。
丈夫和大兒子出了遠門,楊稔即使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也會心裡擔憂,他們沒去之前,她還想著兒子中舉,出發後她只想著安全回到家就好,雖然這樣想很沒出息。
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這日子還算平靜,只是少了兩個人,顯得格外安靜。
之前自家男人每月都有不在家的日子,可府城和縣城兩地來往,不算太遠,隔幾日就回來了,況且小景是每日都在家的,如今是父子兩人不在家,就感覺空落落的。
第104章 中舉
楊稔在家裡左等右等, 等了兩個半月,父子倆才從省城回到府城。
這麼久未見,一到家, 一家人抱作一團, 楊稔激動道:「可算回來了,真是讓人惦記。」
陳如鬆緊緊地抱著媳婦,連連點頭,「可不是, 咱倆還沒分開過這樣久。」
小景就一手放在父親的背上, 一手放在母親的背上,三個人這樣抱了好一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