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頁,古代種田奮鬥史,方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知大人的小女兒定親了嗎?」雖覺得這好幾個月了,好人家的議親早就定了,陳如松還是想問問。
楊稔搖頭,「沒聽說,咱們不是一個層面的,他們的訊息哪裡能知道,你想知道該去問問那位族兄。」
「媳婦你不滿意同知大人的小女兒麼?」陳如松以為媳婦也是跟他一樣的想法,覺得挺好,只是覺得兒子馬上進京趕考才沒跟同知大人說親。
他以為,媳婦之後會關注同知大人的家事。
「不是滿不滿意,我覺得人家應當不會等小景,好歹是正五品的官員,除了小景,他還能有不少人來挑。」
不是不滿意,而是同知比自家高太多,至少這會是,相中了自家而自家還敢不立馬答應下來,在同知大人眼裡只怕是不識抬舉,楊稔不覺得兩家還有說親的希望,當官的不說眼高於頂,至少也是高傲的,被不如他的拒絕,面子上都過不去。
「這確實是,明日我去問問族兄,咱們去問問,不管成不成,也讓同知大人知道,咱們是願意,只是兒子要去京城,沒辦法說親,免得他嫉恨咱們。」雖說同知大人應當大氣,但誰知道他夫人大不大氣。
楊稔也認同,做事周到總是好的。
回來的第二日,陳如松就去拜訪陳通判,來得巧,剛好碰見陳通判出門,於是兩人約好了傍晚一敘,白日陳通判是沒有閒的。
傍晚,陳如松在府城一家較好的酒樓定了個小包間,這也是早上約好的地方。
這次約見不僅是問那個希望渺茫的親事,他是想跟這位族兄拉近拉近關係,府城族人考不上,跟另一支的族人交好也好。
酉時,陳通判來到包間,兩人一直聊到天色暗下來,才各自歸家。
「同知大人的小女兒竟然還沒定親。」回到家,陳如松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第109章 議親
「還未定?」楊稔挺驚訝, 同知大人這個小女兒,去年說已滿了十五,今年就是十六歲, 這個年紀, 女子少有還未定下的。
「是,這次文謹族兄和我細說了,是因為同知大人的後院中,只有他夫人的子女出生, 且出嫁的大女兒也不容丈夫納妾, 說親的人家覺得太善妒了,怕同知大人的小女兒亦是如此。」
時人重視子嗣, 同知大人只有獨子是極為危險的, 一個不小心兒子沒長成,被吃絕戶也不是沒可能, 同知夫人竟然一直沒讓丈夫有別的孩子出世,若是娶來的媳婦也是如此,不顧大局,只顧著自己的地位,著實令人擔憂。
「那族兄想必也解釋了同知夫人的緣由?」既然文謹族兄當初選擇來試探親事,又誇過,說明他身為一個男子, 還能接受同知大人後院之事。
雖然就算這會同知大人的小女兒還未定親, 自家兒子也未必輪得到, 但她還是好奇這個事情的。
「是說了,後院只有同知夫人的孩子,是同知大人他的意思,當初同知夫人兩次生產, 都有妾室暗害,第二次發生這事後,他處理了有孕的妾室,就將剩餘的兩個妾室都灌了藥,不能有孕,後院也安寧了。」
如果這是真事,陳如松佩服同知大人的果斷,是個真男人,只是這姨娘再遣散了就更好了,否則兩個姨娘萬一懷恨在心又藏在心裡日後做出什麼事可就麻煩了。
「原是如此,同知大人做得很對。」正妻生的孩子,才是最該重視的。
「只是這事,有些人信,有些人不信,加之同知大人的長女出嫁後,她的丈夫一直沒納妾,旁人便覺得這話是同知大人給同知夫人找的補,他小女兒想找門當戶對的,不太好找。」畢竟都是以往的事,怎麼說都行。
「五品官員,咱這就他一個,要從別的府城或是省城說親,遠得很,難說,可從府城來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