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頁,古代種田奮鬥史,方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後夫妻倆就開始準備府試出發要帶的東西。
府試一般在四月初,是以陳如松打算三月中下旬出發,三月十八十九這樣。
盤纏也詢問明白了,帶上二三十兩就夠了,陳如松便將家裡的銀子帶了二十兩,再帶上十吊錢,銀子方便隨身攜帶,總不能帶上幾十兩的銅錢。
第一次出遠門,夫妻倆都是慎之又慎,吃食啊藥啊衣物啊,都備著,整日思來想去,就怕漏了什麼沒帶。
「已經約好同行的人了,有兩家沒有驢車,也是當爹的陪著兒子,租咱家的驢車,一家給一兩二錢。」
去府城最多也就三日路程,徐先生說早上出發的話,一般第三日上午就能到,載兩家就有二兩四錢,若是做這個生意,也挺掙的,只是不知路上安穩與否,去府城的人多不多,不過不管平時如何,三四月去府城參考的不會少。
等這次結束他再觀摩觀摩,若是可以,一月能掙小十兩呢,比賣米糕好上不少。
「吃食要咱們備上嗎?」一兩二錢可不少呢,楊稔才有此一問。
「不用,這銀錢是來回總共的,吃食他們自備,租那些驢車,也是這個價錢,擠著七八個人,咱家還鬆快些,只五個人坐著,不擠。」但陳如松不想多載人了,人多是非多,就兩家與自家一樣的都是父子倆的就行了。
「難怪,去府城三百多里路,一般驢車五十里就一百文,去一趟外面也要六百多文呢,來回一兩三錢是要的,咱們來回只收一兩二錢還算低的,不過去一趟還能掙些銀錢,也不錯。」
「都是小景的同窗,平日裡聽說小景跟兩家的孩子都一塊玩,我原本是打算收一兩銀錢就行了,不過那兩家都不是貪便宜的,沒有答應。」
一塊出遠門,陳如松最想的就是平平安安,別的都是次要的,是以才主動少收,拉上他們一塊去是最好的,這三個大男人都是壯年,小景也有十一歲了,那兩家的孩子也十三四歲,遇到什麼也有轉圜的餘地。
「還有別的一塊去的麼?」楊稔覺得三個男人,還有些不保險。
「有的,總共要去府城參考的有九個,不過有兩家要晚一些去,他們是去過的,知道府城的情況,晚些去也來得及,還有七家是這次一塊去的,兩家也是有驢車的,各載了另外的人家,還有一家是租縣城的驢車,七家都一塊去。」
有七家,楊稔才算放心,「有這麼多人就好,十幾二十個人,如今還算太平,盜匪也不至於猖狂到幾十號人出來。」
十來個盜匪是算多的了,她男人還算結實,耕種田地的人好事有把子力氣的,自保應當不成問題,只是這路上的事也是說不準的,楊稔建議道:「買把大刀防身吧,以防萬一。」
「好,買兩把,給小景也備上。」出門在外,再小心都不為過,他還沒活夠呢,若是自己有什麼意外,媳婦帶著兩個小的多難熬。
夫妻倆不只買了刀,楊稔還抽空去廟裡求了平安符,真是怕的,不管這天下多太平,出遠門都是危險的。。
給自家男人和兒子一人一枚,楊稔囑咐道:「都戴上,不許取下來。」
「好。」「好呢。」父子倆都聽話地戴在脖子上。
「驢車的車頂也得弄結實些,如今正是雨水多的日子,若是遇上颳大風,車頂不牢固被吹掉了可不好。」平安符求回來了,楊稔又操心起驢車的事。
這卻是必要的,便是陳如松自己不怕,可若是兒子和他兩個同窗淋了雨生病了可不好,馬上要參考的可不能出差錯。
「我去買個新的,家裡這個用了好幾年,舊了,還是買個新的結實耐用。」一整日都是跑著的,陳如松也怕舊的這個承受不住。
忙忙碌碌了好些時日,到了出發的前一日,大早上陳如松也不賣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