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頁,古代種田奮鬥史,方瑜,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咱挨著那條小溪,都抓不到魚了。」
楊稔跟著嘆息:「鎮上也難買到魚,都得看運氣。」小鎮人不多,賣魚的也是從縣城買了來賣的,有些貴,大家寧可多花些時候去河裡撈,花錢買的也就是鎮上幾戶人家,小販賺不到多少錢,也就不太願意賣魚了。
突然間,楊稔轉念一想,有了一個主意,「如松,不如咱們養魚賣吧,去縣城買魚苗,用一小塊田試試,自己養的,賣得便宜一些也行,要是不成,也就是一小塊田沒收成,咱折騰得起。」
「養魚?」陳如松眼裡泛光,是了,大家不願意花錢買魚,雖是因著附近有小溪有河,可也是賣魚那小販價格頗高,一條要十文到十二文,要知道,豬肉也才十五文一斤。
可要是自家養的話,魚吃草,成本只是買魚苗和一小塊田地,不高。
「行,趁著如今還是春季,我去縣城問問,要是能行,咱今年就養上。」
「整個鎮上還未有人養魚,有魚怎樣也能賣出去。」楊稔很肯定。
陳如松連連點頭,「還是媳婦你聰明,腦子靈活,後天利叔要去縣城,我去跟他說一聲,搭他的驢車去縣城瞧瞧。」
利叔是陳家村比較富有的人家,買了驢車,每隔三天會去一趟縣城,來回都載人,一個人坐一趟來回只要兩文,家裡不是太窮的都能接受。
「我也一起去吧,好久沒去過縣城了。」楊稔也想瞧瞧縣城有沒有什麼新花樣。
「好,小景要帶去嗎?」兒子還沒去過鎮上和縣城呢。
「不帶,咱們是有事,帶著孩子不方便,讓娘幫忙帶一會吧,咱們回來買條魚送過去。」分了家,讓婆婆幫忙帶孩子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這天一大早,夫妻倆把孩子送到老宅,搭上利叔的驢車去了縣城。
縣城比小鎮繁華不少,處處人來人往,商鋪數不勝數。
驢車一路到了縣城最熱鬧的街市路口,夫妻倆下了車,直奔賣魚的商鋪。
縣城有好幾家賣魚的攤子,但兩人並不確定他們是自己養的還是用網捕的,但賣魚的商鋪有魚苗賣的可能性最大。
夫妻倆來到了縣城口碑較好的一家賣魚鋪,叫錢家魚鋪,據說是開了十幾年的老鋪子了。
兩人一進去,錢家魚鋪的夥計忙上前,「兩位想買什麼魚?」
出門在外,男子說話比較便利,陳如鬆開口問道:「你這可有魚苗賣?」
「魚苗?二位是要買魚苗麼?這事我一個小夥計賣不了,二位稍等下,我叫我們掌櫃的來招待。」夥計大喊一聲:「掌櫃的,有人想買魚苗。」
錢家魚鋪的掌櫃應聲出來,「二位好,鄙人是錢家魚鋪的掌櫃,姓馮,您二位是想買哪種魚的魚苗?」
這掌櫃的怎麼文縐縐的,陳如松頗有些不習慣,不過還能適應,「什麼魚好養?我們第一次養魚,也不太明白,是養來以後賣的。」
「原來是第一次養魚,那您可來對了地方,我們鋪子裡賣的魚大多都是自己養的,既然是第一次養魚,鄙人建議您是混著養,草魚為主,鯉魚鯽魚為輔,在配上一些胖頭魚,這樣養是最穩妥的,魚苗存活多。」
聽到是打算以後出售,馮掌櫃心中一喜,介紹的實在。
「這樣。」陳如松稍稍點頭,來之前他跟村裡一些老人打聽過,養魚確實是混著養比較好養活,掌櫃的介紹的這幾種魚都是常吃的,聽著還算靠譜。
錢家魚鋪確實還行,「那這幾樣魚的魚苗是怎麼賣的?」陳如鬆開始問價。
「這魚苗,是一竹筒一竹筒賣的,一竹筒五六十條,賣一錢。」(私設)
馮掌櫃的話音剛落,陳如松驚呼:「這麼貴?」楊稔也不由露出贊同的眼神。
兩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