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章 千算萬算不如一個漏算!,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石大參的遭遇,在城中傳起來時,大多數人都只當了笑話看。覺得這位老大人真是近年來蘇州府最倒黴的新官,真該去燒香拜佛外加做法事驅兇怯邪。
只有三個和李佑關係密切的人霧裡看花的,隱隱約約的,覺察出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門道,分別是王知府、黃先生、趙良禮。
卻說當時石參政狼狽的逃回官衙裡,一時驚魂不定,又聽稟報說外面聚眾鬧事的都散了,這才略略心安。
心安歸心安,但他這臉面算是再次丟盡了,而且丟的莫名其妙。
他身為三品朝廷命官,威嚴蕩然無存,以後怎麼抬得起頭!這其中必然有殲邪弄事,到底是誰?到底是誰?
高先生安慰道:“東翁不必介意。觀前人筆記,歷來在蘇州府為官不易。”
話雖如此說,但上任不到兩個月便兩次被毀掉儀仗也太…前所未有。
過了好一會兒,高先生又道:“請東翁對外稱病,不能監臨院試。”
石參政那略微發顫的手死死按住案角,半晌不語,不知想什麼。
這高先生真是害怕石參政一條道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如今這情勢,若一意孤行要去追捕暴民或者監臨院試,說不定又要發生些類似今天這樣的事情。
當務之急不是查明真相,而是壯士斷腕,快刀斬亂麻。所以高先生勸說石參政辭掉監臨官位置,算是自扇耳光也得認了。
考場可不比其他地方,乃是國朝官僚體制的根基所在,即使明天只是個院試。惹出亂子後朝廷追究下來,按照官場追責慣例,首先不遵循舊例的石大參先跑不掉,即使他有一萬個道理。
做官不循規蹈矩有時不見得是壞事,但要因為不循規蹈矩出了什麼壞事,那麼那個不循規蹈矩的人肯定要壞事。
想推遲考試躲過這陣子風口浪尖,更是不可能的,考試時間是已經鎖在貢院裡的主考官定下的,監臨官無權推遲。如果違背內外簾官不得交通的規矩,主動去和主考官溝通推遲考試,那惹起的舞弊嫌疑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所以為今之計,無論石大人曰後有何打算,不管是為了他自己前途還是穩定大局,目前必須立刻辭掉監臨官位子。要知道後天凌晨二更就要開始放炮點名,再不推掉就來不及了。
可惜,無論是高先生還是石大參,雖然有所懷疑,但都沒有認識到李佑的真正凶狠處。只弄出這麼一場事,除了看個熱鬧出口氣外沒有實際好處,是李佑的風格嗎?
話說另一頭,垂頭喪氣的沈同知帶著嘻嘻哈哈的衙役回到府衙,他此時懶得追究什麼不聽號令、擅自行動的罪責了,沒用,最多不痛不癢的打幾板子。
他去向王知府覆命時,卻冤家路窄撞上了李推官。
李佑關心的問道:“有勞二府了,事情如何?”
沈同知深吸一口氣,輸人不輸勢的答道:“及時趕到,順利驅散民眾,幸無釀成大亂。”
“哦,鎮撫民變,向是大功,今年考計少不得濃墨重彩一筆了,下官先給沈大人道喜了。”李佑由衷的恭喜道。
話說,府署佐貳官的考計是要上報到分守道的,很難想象,石大參看到沈大人功勞薄有這麼一條後是個什麼心情。
沈同知被氣得要吐血,也不和李佑繼續搭話了。匆匆見過知府後,回到同知廳,再次閉關不出。
他反思道,龜縮了一個多月都沒有犯錯,今天應繼續堅忍不出的,不該急於表現而出動。於是默唸了幾十遍“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法訣。
他又翻出三國志通俗演義一部,看諸葛亮六出祁山故事。別人看三國,都是代入諸葛武侯,沈同知愛好比較特殊,喜歡代入忍者司馬懿。
忍,忍,忍。
李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