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6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入目看去立刻不淡定了。
這是一本御史彈劾:“臣聞有舍人李佑竊據中樞,堵塞言路,惑人耳目,矇蔽天下!讒言雖巧,佞語雖甘,信之必滅,若諛詞滿布,則社稷危矣!朝廷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贊己,闇莫甚焉,聖主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
翻譯出來意思就是:李佑弄的邸報滿篇阿諛,迷惑人心,再這麼胡搞下去,我大明江山就要毀在他手裡了!
這算什麼?自覺做了一件好事,維護了安定和諧大局,李佑對於被彈劾始料未及,彷彿遭遇當頭一棒。
其實不止一棒,是七八棒,還有好幾本都是差不多說辭的彈劾。
李中書吃飯時,仍為此悶悶不樂。
一旁的秦舍人勸慰道:“你將別人飯碗砸了,別人自然要從你身上找回來。”
“什麼飯碗?”李佑不太明白。
原來國朝負責監察的科道言官也都是要考核任務量的。六科還好點,都有專門對口的政務,對事不對人的從雞蛋裡挑點骨頭就能交差。
但一百多個御史,不是人人都有出去巡視的專務外差,所以為了完成工作量,沒事就要主動去找事來進諫。邸報就是這些無差事御史的重要新聞來源,每天扒拉幾下邸報,看看有沒有什麼不合理不順眼的地方,隨即就可以題本上奏刷工作量了。
問題就出在這裡了,李佑憑著經驗把邸報辦的花團錦簇天下太平,那按習慣守著邸報找陰暗面的御史們就真不太平了,這不叫砸人飯碗叫什麼?既然李中書絕了大家的口食,那麼大家就要從李中書身上找回來。
搞明白了前因後果,李佑目瞪口呆。這就是大明特色的言官啊,面對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那邸報審不審的有什麼意義?
算了,以後讓通政司隨便寫罷,自己何必費力不討好,揹負上堵塞言路這個罪名,自己弄不好真要列入新明史佞臣傳了,李大人有些灰心的想道。
但是當李佑吃過飯,回到東閣時,又有慈聖宮中官傳詔到閣——李佑辦理邸報忠懇勤勉,賞銀五十兩。
對此李佑寒風中凌亂了,錢是小事,但這代表著太后的態度,太后她老人家對自己的邸報很讚賞!
二選一,權力帶來的不但是快感,還是麻煩…李佑感到自己給自己挖了大坑,當初真是何苦貪權?不然就不會沾上這個麻煩。
(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