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8章 一條道走到黑,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出手罷。”
比李佑的奏疏更早到達慈聖宮的,是錢太后的兄長新寧侯錢泰。
這位侯爺雖然同樣貪,但比另一個國舅錢安聰明些,昨天聽說了胞妹幾道強行發至六科的詔旨後,夜間始終睡不安穩。
他今天一大早便守候在宮門外,開了門便求見太后,苦口婆心的勸道:“我兄妹尊榮已至極點,大家安享富貴即可,何必與朝臣相鬥。”
“哀家代皇上行人主之權,連李佑都撤不掉,以此為範例,今後皇上何以君天下!”
新寧侯暗暗嘆息,不就是你感到臉面無光,要找回面子麼?又力勸道:“若你激怒了朝臣,種下了芥蒂,他們奈何你不得,但百年之後,卻要遺禍給我錢家!你不可不三思!”
皇太后怒而斥道:“當初爭侯爵時,不見你如此說耶?那時你為何不擔心惹怒朝臣!莫非你是隻能共富貴之輩?”
說著,恰好李佑奏疏送到手裡,錢太后開啟閱之。從結構上,乃是很明顯的三段式奏疏。
第一段,擺事實講道理。
“奪臣之官,不過為五城提督,臣不敢有怨言。但旋即又聞聖母以勳戚提督五城及巡捕五營事,竊以為此舉大不妥也!
聖朝官員任職,須有鄉籍迴避之說,一應官員不得本籍為官。以免牽連自家而心有偏私,包庇賊贓而窩藏罪犯,虛應朝廷而割據地方。
故本籍為官則為害愈烈,太祖皇帝厲行禁止之。各家勳戚,世代居於京城,至今多有百年世家,枝繁葉茂,已然形同京籍!敢問治民之官,無不迴避,勳戚為何不迴避?聖母又何故要任用勳戚為京城治理官?”
第二段,指責她老人家品德有問題。
“天下億兆皆為臣民,太后何必獨愛勳貴。須知勳戚在京非法者甚多,耳濡目染比比皆是,太后欲以勳戚治京師,何異於與虎謀皮,只怕要成國之笑柄!或曰聖母包庇勳戚為非作歹。故而此乃目光短淺,以一家之法治理一國也,臣萬不敢苟同!”
第三段,請求改正。
“伏惟祈盼聖母改過自新,罪己自律,則大明幸甚,天下幸甚!”
看到包庇勳戚、為非作歹、目光短淺、改過自新、罪己自律等刺眼的詞句,錢太后憤然將奏疏丟到新寧侯臉上,喝道:“你看看別人都是如何誹謗哀家,你也想吃力扒外勸哀家息事寧人麼!”
朝臣看到抄來的李佑奏疏內容,無不喝彩幾句。
一是喝彩李佑的膽量。他明知自己是錢太后的眼中釘,朝中靠山又已離去,在朝不保夕情況下,還要犯顏進諫,用那些尖銳的字眼,堪為鐵骨錚錚的言官真漢子、朝臣純爺們!
二是喝彩李佑的辯駁。此疏實乃有理有據也,在理論上做出了新發展,居然搬出了鄉籍迴避制度來駁斥任用勳戚。諫出了新意,諫出了水平,確實比空談道理高明的多。
一天之內,數十封跟風奏摺引用了李佑的迴避理論,又投遞進司禮監文書房。但這些後來者,享受不到李佑奏疏的榮光和待遇了。
雖然李大人隱隱成了這次朝爭的文官喉舌,少有的萬眾矚目,但認真追究起來,為李大人喝彩的,其實都是看熱鬧閒人心態。與李佑關係密切的人,無不暗含擔憂,李佑就算造勢自保,這也有點玩大了。
短短三曰內,兩次太后中旨和兩波諫疏高度密集的接連出現,正當所有朝臣為此眼花繚亂時,慈聖皇太后還是繞過內閣,三天來第三次向六科下達了詔旨!
這次詔旨,一口氣任命了十七個勳戚子弟為光祿寺、太常寺、鴻臚寺、尚寶司、行人司等衙門的官職!
雖然不涉及最核心的部院,多為不管事的散官,但這樣不經大臣,一口氣內批傳授十七個,仍屬聳人聽聞!詔書確實是詔書,蓋著皇帝大寶的詔書,不存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