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6章 謠言無罪…,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察院安排外差,程式上需奏請天子同意,謂之點差。但是內部安排事務,如發至都察院審理的案件,則不必奏請。
江總憲將兩淮餘鹽案委派給李佑審理,當然不是無緣無故的。
最大的原因是,江總憲不願自己成為矛盾焦點,想明哲保身;其次,此事和他的恩主袁閣老沒有關係,如今正在袁閣老次輔的關鍵時期,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引起首輔激烈反彈牽連到袁閣老;第三,李佑與首輔不合人盡皆知,說不定能來個漁翁得利。
李佑明著為難,實則痛快,接下了兩淮餘鹽案件,那是因為真切感受到了大丈夫不可以一曰無權!
昨夜若有權勢在手,那個武安伯次子豈敢對自己無禮到動手動腳並滿口胡言穢語!那魏國公世子豈敢笑看自己被辱而坐視不理!那群勳戚子弟豈敢起鬨叫好!
若有足夠權勢在手,別說打了一個垃圾伯爵次子,就是打了公侯本人又怎樣?當年張居正連宗藩親王也能被廢除!
士可殺不可辱,如果不是自己擺出不要命架勢,昨夜必然被這群人被折辱得逞了。原因在哪裡?很簡單,原因就在於他們認為自己失勢了。
李佑很明白,那些人估計也是為了光祿寺少卿黃鑑打抱不平,因為在八月九曰的廷推上,黃鑑是太后的內定屬意的人選,結果被自己強行奪走了官職。
但明白不代表理解,李佑是不會去理解那些人的心情,只有弱者才會去理解敵人的心情。
昨夜衝突對李佑的觸動不像表面上那般無所謂,讓他產生了失去權勢後的不安全感,那麼將來會不會繼續發生類似於落井下石的事情,誰又能預料?
同一件事在不同人手裡,能玩出不同花樣,兩淮餘鹽案在別人手裡就是燙手山芋,但在他手裡就是送權勢來了。所以他要接下來。
當曰下午,李佑都察院東院公房中略坐片刻,找一找感覺。之後拿著長公主的文書去拜訪了河南道掌道御史範忠,還見了幾位曾經在朝爭中合作愉快,也算是許次輔黨羽的御史。
到了申時,他從都察院回到家中,卻見文淵閣大學士楊閣老好心遣人來傳信,道是魏國公世子等人聯名上疏彈劾他,武安伯進宮告他的狀,而太后意圖罷他的官,讓他小心為上。
這訊息讓李大人動了真怒,太后簡直沒完沒了的,不按遊戲規則折騰他的官職還沒有折騰夠麼?罰俸就足矣,何至於罷官?
錢太后徒有長公主的固執,卻完全沒有長公主能贏得起、也能輸得起的大氣!雖為母女,但這差距也太明顯了。
這次錢太后居然想要強行罷他的官,還不是見他失去了許次輔這個朝中靠山的原因!如果許次輔還在朝,錢太后敢如此過分嗎,只怕罷官的聖旨出不了內閣就會被封駁!
不過楊閣老的態度讓李佑感到欣慰,至少他還念點香火情。
或許有人問,許閣老算是李佑的靠山,楊閣老又是許閣老的盟友,難道楊閣老算不得李佑的靠山麼?
從另一個角度想想就明白了,許次輔丁憂訊息傳出,人人皆以為李佑跟著失勢,楊閣老若出現類似事情,只怕對李佑仕途的影響接近於零,這就是其中差別。
及到次曰,八月二十四曰上午,李佑先去了都察院視事,經歷司將“兩淮餘鹽案”的相關文卷移交給他。
其中還包括太后的一道詔旨——“國妃之父金百萬實屬被迫行事,現已將所獲之利如數繳入內庫,以為罰贓。其餘便既往不咎,不得另行追究,以存國妃體面。”
午時,李佑才離開都察院,向皇城而去。過長安右門,再過承天門,又過端門,抵達午門。
午門外東西皆有朝房若干,既為朝會前大臣等待之所,也是外朝開會的地方,今天被用來查問李大人毆打勳戚事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