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穩固發展【二合一】,大魏宮廷,賤宗首席弟子,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數日後,大梁朝廷發下文書,主要是面對潁水郡與梁郡,借「遷都」之事,誘使兩郡境內的百姓自發向三川郡遷移。
在短短半個月內,當這個訊息隨著潁水郡內各縣張貼的榜文而傳遍時,郡內的百姓近乎沸騰。
朝廷要遷都了?
咱們有機會成為京畿人士了?
正如內朝大臣介子鴟所判斷的那樣,當得知這個訊息後,許許多多的百姓變賣了他們在當地所擁有的田屋,攜帶盤纏與家眷,踏上了前往三川郡的旅途。
別以為這個時代的百姓愚昧,事實上只要是明確表示有利可圖,就算是這個時代的百姓,也是不會居於人後的。
但正所謂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人支援,那麼就肯定有人反對,而反對朝廷遷都的,無疑就是梁郡境內的魏人。
而這些魏人當中,又以貴族、世家等等為主。
莫以為朝廷遷都對當地這些貴族、世家的影響不大,事實上,這牽扯到許許多多的利益。
就說一件事:居住在王都京畿的魏人,永遠是訊息最靈通的,無論朝廷出臺了什麼新的政策,第一個得知的,永遠是大梁人。
沒辦法,這就叫近水樓臺先得月。
尤其是這些年,梁郡乃至國內的貴族都習慣了跟在朝廷後邊撿便宜:朝廷開設博浪沙港市,貴族們就在博浪沙購置商鋪;朝廷攻打河套,貴族們就湊資打造一支私軍,跟在正規軍身後搶掠河套的畜牧。
可如今,朝廷突然間準備遷都,這豈不是意味著這些貴族們失去了便當的訊息來源?待日後,朝廷若有什麼新政策出來,最先獲悉的不是他們,而是居住在三川郡的川民,這讓這些貴族、世家們如何接受?
不過話說回來,反對歸反對,但要讓這些人聚眾抗議朝廷,這些人還真沒有這個膽子。
倘若是先王趙偲在位時,這些人或許還敢聯合起來,說動宗府對朝廷施壓,因為先王趙偲當時已經老了,盛氣不復,儘管這位先王也曾一手炮製了「南燕慘劇」。
就比如當年「三川貿易」一事,在當時肅王趙潤與國內貴族勢力的較量中,最終還是貴族勢力取得了最終勝利,這其中未嘗有先王趙偲對國內貴族妥協的因素在。
可如今的新王趙潤,那可不是一個善與之輩,單單說這位新君曾橫掃整個中原,力挫中原諸國的軍隊,就足以讓國內的貴族不敢與其為敵。
更何況,這位新王一手建立了「天策府」,自封上將軍,且將魏國幾乎所有的、將近四十萬正規軍,皆劃入了天策府轄下,將兵權牢牢捏在手中。
面對這樣一位性格強勢、橫掃天下,且手握四十萬兵權的年輕君王,誰敢冒這個大不韙,與這位新王作對?
新君趙潤,這絕對魏國有史以來最具權勢的君王,同時,也是承載著千千萬萬魏人希望的雄主。
因此,除非這位君王要逼死國內的貴族勢力,否則,後者是絕不敢、也絕不會與這位新王作為的。
既然來硬的不行,那麼就來軟的。
一時間,梁郡的貴族、世家子弟紛紛奔走,拜訪大梁的朝中大臣,以及新君趙潤最親近的兄弟,比如燕王趙疆與桓王趙宣。
此時的燕王趙疆,在參加過其父趙偲的喪禮後,已返回了山陽,並且將母親「孫貴姬」也接到了山陽縣贍養,讓母親每日能看看兒孫,減少幾分思念先王的痛苦。
對於這些頻繁來拜訪自己、希望自己出面阻止朝廷遷都的國內貴族們,燕王趙疆不勝其煩,怒道:“遷都之事,自有陛下與朝廷自己的考量,本王乃是駐邊之將,豈有干涉朝廷事務的道理?!”
再然後,燕王趙疆索性強勢地對外表示拒不見客,一門心思地訓練軍隊。
畢竟這會兒,他麾下山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