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悠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頁,[紅樓同人]紅樓之鳳兮歸來,悠渡,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宅子是祖上先老太爺百年前回鄉祭祖的時候,用□□皇帝賞賜的財物,花費了五六年的功夫,才建造而成的。」金彩家的尾隨其後,指著高處的一塊石碑道,「這塊碑就是園子建好的時候,先老太爺和先老夫人二人手書的,立在這亭子上,也有一百餘年了。」
王熙鳳等人聽了,忙拾階而上,登上那土石堆砌的假山涼亭,細細的看了一遍。果真是第一代榮國公賈源和他夫人親手所寫,其上詳細記載了賈家發家的歷史,還有賈源對子孫後代的告誡: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儉以修身,靜以養德。
眾人看了一遍,不由得感嘆先祖之心,又拜了兩拜,一時氣氛有些肅穆。
青兒見大家興致不高,起了個話頭道:「這園子裡最高處,怕就是這個亭子了,等到八月中秋月圓之日,在此處賞月,豈不妙哉?」
金彩家的聞言,忙奉承道:「姑娘可猜的準了,這亭子可不就叫個待月亭呢!」
說罷,用手一指,果真見著亭腳立著塊小小的太湖石,上面三個玲瓏的篆體字,正是待月亭。
亭上橫匾曰「月到風來」,兩側樑柱上書寫著韓愈的佳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想來滿月之夜,在這裡賞月聽風,對景品味匾聯,確實可以感受到一種盎然的詩意。
眾人免不了又贊了幾句,這才從假山上緩步下來。
大家坐了這幾日的船,這一路走來又看了些景緻,便懶怠再逛,剛好也到了宅子的正院:慎德堂。
這處自然是王熙鳳住著,旁邊另有幾處好院子,裡頭或是金桂飄香,或是楓葉初燃,也有秋菊吐蕊。再佐以藤蘿蔓草,鳥囀鶯啼,古松垂柳,卻有一番自然意趣。
惜春和青兒同歲,兩人選了個院子,裡頭種了許多的菊花,名字就叫做東籬,樂呵呵的住了進去。
黛玉帶著香菱兩人,則是住進了秋霞圃,周圍遍植金桂和金桔,午後還有兩棵高大的紅楓樹,葉片已經初初見紅,到處可見秋意濃濃。
金彩家的對於王熙鳳的威名,那是如雷貫耳。自從聽說她要過來,早就把屋子打掃整齊,一應鋪蓋用具,都是嶄新的,唯恐哪裡做的不對,惹了這人的眼去。
故此幾人不過是讓貼身的丫鬟,忖度著調整了屋內的擺設,便各自躺下休息。這幾日在船上,雖然也算不上勞累,只是晃晃悠悠,總歸不如床上來的踏實安穩。
幾人一覺憨睡,直到日中時分,才被丫鬟們輕聲喚醒,起來用了些吃食。
金彩家的有心,也從春柳等人的口中,打聽了各人的口味喜好。送上來的飯食,一半兒是京中的做法,另外一半兒卻是金陵菜色,俱都是精緻可口,可見是花了心思的。
王熙鳳漫不經心的吃完飯,打發黛玉幾個自己去玩,卻留了金彩家的說話:「怪道我說老太太屋裡的鴛鴦,怎的就能這般八面玲瓏,處處都做的妥帖,老太太一時離了她去,連飯都吃不下的。今兒見著你了,才曉得,原來都是你們家傳,教的好的緣故。」
金彩家的聽了這話,心中卻十分納罕,這話聽著是在誇人,可細想想,卻又十分不像,竟像是在敲打自己呢。
她壓抑住內心的忐忑,陪著笑臉道:「哪裡是我們教得好,鴛鴦她五歲就離了我們,被選到府裡侍候去了。如今她但凡有丁點兒的好處,都是跟著府里老太太、太太和奶奶們身邊,耳濡目染學到了的,我們是再不敢居功的。」
「你這話過謙了,府裡一同進去的丫頭子,不說一百也有八十的,怎的就只出了一個鴛鴦呢。」王熙鳳抬頭環視了一圈,含笑道,「旁的不說,你收拾出來的屋子倒是極好的,合了幾位姑娘的心意,就是我也挑不出錯處來的。」
「你做得好,我正該賞你點子什麼才是呢,說說看,可有什麼想要的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