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4章 漢語字典(2),回到三國做強者,泠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管寧聽了呂寧的話,也是極度的震驚,這和他從小所倡導的忠君、禮儀實在是牛頭不對馬嘴,完全是顛覆其上千來制定的朝制、儒學經典。過了好久才清醒過來,但內心深處還在被呂寧的話言所驚嚇。“子弈,你怎麼老有些奇談怪論,你這些想法還真是聞所未聞,我都快被你的話給嚇死了,這些想法到底是從什麼地方學來的啊?”

呂寧搖搖頭,知道要想改變人的觀念太難啦,要改變傳統的習俗更是比登天還難,特別是現在就讓他們放棄傳統的儒學治國理念更是難上加難。“蔡老爺子、師傅,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如果皇帝不愛惜、尊重自己的臣子,那臣子有必要愛皇帝嗎?有必要盡愚忠嗎?皇帝不愛百姓,那百姓會愛皇帝嗎?像黃巾軍造反,其實那也是官逼民反,也是皇帝老兒逼的,皇帝不給百姓生路,百姓生活不下去了,反正在家也是死,造反最多也是個死,造反說不定還有一線生存的希望,那百姓當然選擇造反了,在這樣的情境下,當然只要有承頭的高呼一聲,處於生存無望的百姓就會一呼百湧。如果是百姓生活好,他們會造反嗎?他們造反的目的是什麼呢?他們生活得好好的,有必要去做冒誅連九族的事嗎?你們大儒不都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盧植更是被呂寧的話嚇得目瞪口呆,他一直是朝中重臣,接受的是忠君思想,不論皇帝說啥都是無可厚非的,呂寧這背經離道的說法他當然覺得是反叛之言了。“子弈,儒家治國是自古以來的法典,也是保證國家安定團結的基礎理論,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民就是民,哪能混為一談,更不可能平等對待。”

呂寧聽後搖搖頭,嘆了口氣道:“盧老爺子的意思我懂,那我問你們,漢高祖是什麼出身,高祖劉幫不過是一名小亭長,退一步說劉幫就是沛縣的一名小混混。你們真以為是赤帝之子,那都些胡說八道,什麼狗屁的赤帝、白帝,那都是人為胡編的,得了天下當了皇帝后怎麼就變成神仙了,什麼皇室正宗?王室正宗?這是什麼話啊?都是些狗屁不通的東西如果要追正宗的話,那要追查到什麼年代才算啊?儒學是我們漢文化的經典,但不能說是治理國家的理論基礎。漢武帝夠偉大了吧,其對大漢民族的貢獻也僅比秦始皇稍差一點,卻是到目前為止最偉大的皇帝,他也是打著儒學的晃子,其實他做的那一套也是法墨理論,是用法來治國。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如果不能以法治國那是錯誤觀點,律法面前人人平等,那也就是一句空話。我的觀點很明確,世間什麼最大,律法最大,只要是人而不是神仙,那就得遵守律法;而皇帝本身他也是人而不是神,他要是神仙的話,怎麼還會死亡,神仙會死嗎?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儒學是很經典,也有非常好的東西在裡面,但也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啊,隨著時間、時代的發展變化,很多儒學上的東西確實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他有些提法確實出現的錯誤觀點,甚至還阻礙了社會發展的步伐,阻礙了我大漢民族的復興。孔夫子不可能想到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社會的發展狀況啊,你們既然是當世大儒,那你們就有責任修訂不合理的儒學理論,讓他更能適合社會生產生活發展的需要,這才是真正的大儒家,否則那只是腐儒、酸儒。什麼是真理?皇帝所說的話都是真理?孔夫了的話都是金科玉律?不一定吧,只能說是孔夫子在他那個時代說的話可能是正確的,也是無可厚非的。真理是從實踐中來的,實踐要靠理論來指導,理論要靠實踐來檢驗,這是一個矛盾體,只有透過反反覆覆的理論到實踐,實踐到理論,才可能得出真理,而且真理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發生變化。”

這下完了,呂寧手下的文武官員都變白痴啦,連管寧、蔡邕、盧植都是一臉沉思默想,這是他們從未聽到過的理論學說,這和他們所學相距十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新婚夜給殘王抬棺後,他哭著求複合

黎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