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躍鳶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6頁,城市大腦穿越古代,渝躍鳶飛,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旱災發生的頻率也確實是在慢慢變多,從一開始的兩百年中才發生一兩次,到現在兩次乾旱才間隔四五十年的時間。
在史學家拋磚引玉之後,給了人們新的思路,有熟讀自古以來遊記和詩歌的學子,也整理了許多資料。
將對應詩歌文章描寫的地點,都標註出來。
然後再與歷史上旱災發生的時間一一對應。
竟然有七成以上的旱災都能找到環境被破壞的佐證。
城靜楓也深感這些人的博聞強識,她覺得自己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但是尋常人若是想要做到這一點,那可真的是一點也不簡單。
飽覽群書,心中有物,有足夠的邏輯,還有勇氣有膽識有自信,才敢將自己整理出來的東西公之於眾。
世間從不缺乏能人和天才。
在第三期關於環保的報紙發行之後,一個接一個的人出來辯論,佐證,將報紙上帶起來的對環保的關注,推向了一個新的巔峰。
在報紙的權威建立起來之後,城靜楓頭一次嘗試用報紙引領民意,效果就出奇的好。
在民間的討論聲和熱情達到高峰的時候,城靜楓也頒布了關於環境保護的條例。
有引導百姓去主動愛護環境的,但是主要責任還是歸於各地的官員。
要求對境內百年以上的大樹做出統計和保護,不得隨意砍伐;每年定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嚴格監控亂砍伐樹木的情況,必須做相應的補種等等。
並且將環境治理情況,作為官員升遷考核的額外加分項。
有了環境保護的意識,起碼在短時間內,環境不會再繼續惡化下去,至於改善,還是要一步步慢慢才能看見效果。
全國上下都開始了環境的治理,官府在其中出的力佔了大頭,百姓們自發的維護和保持,也加速了治理環境的程序。
環境的改變一時看不見成果,但是在大家沉浸於報紙帶來的熱度,都將目光和討論放到環境治理上的時候。
各個城池全力鋪設的鐵軌,已經進入了收工階段。
雖然一整條鐵路很長,但是分擔到每城池之後,工作量也沒有大到完不成的程度。
在秋收這一段時間中,城靜楓陸續接到了各個城池傳來的竣工的摺子。
待秋收完畢,宣傳報刊的這十幾天時間裡,鐵軌之間的銜接檢查,還有路段提示障礙,也全部都檢查結束。
五條鐵軌基本上將全國各大主要地區連通,輻射的面積,也算是遍佈了全天下,若是拿一個圓順著五條鐵軌跑一遍,這個圓圈定然是經過了地圖上的每一點。
正當城靜楓準備確定開通時間的時候,勤政殿外傳來一聲通傳。
「鎮國大將軍求見。」
城靜楓將筆放下,然後道:「宣。」
魏定平日裡進宮,大多一身朝服,若是私下求見,面上表情大多溫和。
不過這一次,卻明顯和往日不一樣。
城靜楓問道:「將軍為何煩惱?」
魏定語氣嚴肅的道:「陛下,涼州通報軍情,匈奴來犯,從西邊小峽谷穿過來,搶奪了一批糧食離開了,其中還有剛剛發下去的土豆良種。」
匈奴來犯?
城靜楓不可思議道:「匈奴經過之前那一仗,元氣大傷,怎麼還敢前來進犯?」
魏定道:「我在匈奴的線人探查回來的訊息顯示,匈奴那邊也有缺水的現象,加上上次那一役損失很大,現在情況很不好,內部四分五裂。應該是有的小部落活不下去了,破釜沉舟。」
城靜楓回憶了一下在涼州瞭望塔上看見過的地形,很快就明白了匈奴是怎麼進來的,眉頭微微皺起。
魏定敏銳地注意到她表情的變化,解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