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躍鳶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4頁,城市大腦穿越古代,渝躍鳶飛,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陰霾掃去, 看向新的遠方。
在各地,國家統一發行的報刊,甚至被開發出了各種不同的用處。
比如同一個村子的人共同買一份報紙, 閱讀完了之後,就可以拿它當做認字的教材。
上過掃盲班的人當老師,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上掃盲班的人,也能透過報紙認識幾個字。
報紙上面的內容是關係到自己的,什麼畝產多少斤, 平均每家每戶有多少存糧等等。
村民們別的事情記不住, 但是對這種事情幾乎是一聽就記住了。
時不時過來看一眼, 然後再根據腦海中的內容,將上面一個個字都對上, 每每讀完一遍, 臉上都會不自覺地露出笑容。
他們現在居然有這麼多糧食了!
對於科舉考生來說,這份報紙就更有用了,原本只關注固定板塊的考生們, 當終於研究透徹之後,才有心思和精力放到別的板塊。
這一看, 這不就是典型素材嗎?
農業, 工業, 商業等各個方面的事情都有, 有陛下的才智和偉業,也有一些能臣的政績,還有天下百姓中發生的典型事跡。
寫文章講究旁徵博引,這些前不久才真實發生在大家身上的事情,往往是最有感觸的,說不定還正好是判卷考官自己的政績,或者是他也欣賞的事情。
「聽說這上面每一個板塊的內容,都是專門請大儒來定稿的。」
「這還有什麼不放心的,旁的書籍寫書的人怕是都沒有他們厲害,咱們都學了那麼多了,報紙雖然紙張用的脆薄,但是價格簡直是太便宜了。」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少了,每週才出一次,要是能天天出就好了。」
按照原本的識字率,報紙是不可能賣得這麼好的。
但是掃盲班開了一期期之後,在百姓中,起碼還是有了一兩成的識字率。
因為是官方發行,還有城靜楓這塊活字招牌,加上幾乎每一個板塊後面都是有名有姓的人,所以百姓們都對報紙很信任。
朝臣們也都沒有想到,報刊的效果會這樣好。
僅僅是一張紙,上面印一些功績、成就、文章、展望之類的東西,就能一下子引起全天下的討論。
金鑾殿上。
連子明作為戶部尚書,首先站出來匯報導:「第一次報刊發行資料已經全部統計完畢,共計銷量一百三十萬份。雖然一開始開銷確實很大,但是若能保持下去,再來一次,原本投入進去的本錢就能全部收回。」
朝中臣子們聽到這個資料,都有一瞬間的愣神。
要知道在人口鼎盛時期,大雍朝也才只有不到三千萬的人口。
被旱災、饑荒、蝗蟲這麼一鬧,現在大約之後兩千萬左右的人口了。
若是真的賣出去,一百三十多萬份的話,相當於全國上下每二十多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購買了報紙。
還有盈利,三文錢一份的報紙,居然還有盈利的餘地?
聽戶部的語氣,報紙的盈利似乎還不低。
城靜楓坐在龍椅上,連子明說的資料一連串湧進耳朵裡。
盈利是當然會盈利的,全國人民一人一文錢,總的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
宰弘濟這個負責籌備的人也沒有想到,最後的銷量可以達到這麼高。
只是隱隱有種感覺,因為在第一批發行的報紙迅速被搶空之後,幾乎是各地都緊急加印了三到五次。
他能感覺到,不少人看他的眼神都更熱切了。
之前被他找的寫文章上報紙的幾個人,現在一見到他,臉上都是和煦的笑容。
是啊,自古青史留名得又能有幾個,而且都還是人死道消之後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