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日新月異長安城
海港市的柳生雪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日新月異長安城,大唐:說好做鹹魚,你搞現代化,海港市的柳生雪姬,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新城內,除了學校外,內城中心廣場的大螢幕,每天都在輪播各種科普影片,整個中心廣場成了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隨著科普內容的深入,百姓們漸漸接受了自己生活在一個懸空的大圓球上,也清楚了除了大唐之外,外面還有很多的國家和不同的人,接受了來自現代社會的各類知識。
基礎的建設至此已經基本完成,李恪在春節後,就一直往返於大唐和現代社會中間,採購這種在現代社會已經接近淘汰的日常用品生產線。
從簡單的一塊肥皂,到比較大型的電動車。反正只要現代社會淘汰的,他都打包收購,3個月下來,長安的整體生活水平已經接近了現代社會中解放初期的水平。
不是李恪不捨得買最先進的過來,而是李恪不想過於依賴現代社會,只要滿足了基礎的生活需要,其他的,他更希望大唐的百姓透過學習來掌握相關的知識來自己生產,有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才會讓社會更加穩定。
就比如,李恪可以給大唐提供電腦,但是完全依賴李恪提供的電腦,忽然有一天不能提供了,那麼大唐的社會可能會斷代,繼而迅速後退。
這種情況是李恪不想看見的,李恪希望,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大唐也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持續的發展。
前期提供的生產線,都是以手工為主,這樣的裝置便於仿製,等工人們掌握了相關的技術之後,就有可能獨立生產。
在李恪不計投入的搬運下,長安城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已經可以獨立進行生產,越來越具有現代社會的雛形。
為了方便長安城的產品運輸,李恪放出了所有的工程建築機器人,把重心完全放在修路上,一條條的公路開始以長安城為中心向全國開始輻射出去。
在衛星地圖上,看到大唐的公路,每天都在延伸,真的是非常有成就感,所有已經被分配到手機的人,閒來無事,都會開啟衛星地圖,看著大唐公路的變化,看著長安城的變化。
說到手機,李世民在過完年之後,陸續的從李恪這裡拿走了5000部手機,這5000部手機被分配給了各位朝廷重臣,以及軍隊的領軍,現在資訊的傳遞上已經完全步入了現代水平。
朝堂的手機分配完畢後,在李泰的牽頭之下,大唐通訊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李恪在現代社會,給一個比較小手機生產公司用800元的價格,訂購了100萬臺智慧機,又用100元每臺的價格訂購了1000萬的老式按鍵手機。
大唐目前只有1000多萬的人口,這些應該夠用很多年,差不多能用到大唐自己有生產能力了。
在大唐這邊,每臺智慧機1萬貫,按鍵手機1000貫,另外每年還需要1貫的通訊費。這筆生意給李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金錢,而李泰在接觸了現代知識之後,已經完全拋棄了和自己大哥爭奪皇位的想法,一門心思的撲在了科學研究上,歷史上的李恪在貞觀5年左右,已經開始準備撰寫括地誌了,但是由於李恪的到來,衛星地圖的出現,導致這本書就這樣夭折,李泰在見識過運輸車之後,就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雖然他現在掌握的知識還很基礎,但是由於有李恪提供的各類教材和技術資料,他已經成功的仿製出了腳踏車、縫紉機這一類的機械。
看到李泰這麼有天分,李恪將一直丟在蜀王府的數控機床分給了李泰3臺。有這樣的工具支撐,李泰的研究速度肉眼可見的提高。
3月已經到了春種的階段,部分作物現在已經可以開始種植了,李恪之前提供的耕種機械終於派上了用場,由於現在已經將百姓的居住點進行了整合,耕地基本都連在了一起,耕種機械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老李現在有了空閒,就喜歡帶著朝中的重臣,站在88樓天台的觀景臺上,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