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暮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6頁,策馬戰秦川,林暮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桑低頭看了看,那扇子顯然已經被清洗過了,鐵質的扇柄上沒有一絲血跡,但架在扇骨縫隙中的獸皮上,卻還是能看出被血液浸染過的痕跡。
秦桑沒有說話,沉默的將扇子像往常一樣系在了腰間,便抬腿出門,向城樓行去。
從長長的階梯上到城樓頂端的每一步,秦桑都走得極為緩慢,她不知道她會看到怎樣的畫面,也不知自己會是怎樣的心情。
終於到了城樓之上,守軍見她便依矩行禮,她垂眼點了點頭,向城牆邊緣一步步走去。
終於,她看到了城下之景。
那一夜的大雪持續了整整兩天,將整個戰場牢牢覆蓋在了積雪之下。
白茫茫的一片,城下的屍身和廢墟顯然已經被清理乾淨,加上白雪的覆蓋掩埋,整個潼關城下,渭水之濱,沒有留下絲毫戰火的痕跡。
那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夜晚,就這樣被大雪掩藏在了天地間,她所經歷的絕望和痛苦,彷彿從來都沒有發生過。
明媚的陽光灑在悠悠流淌的渭河之上,灑在靜靜沉睡的原野之上,灑在城樓每一位將士的鎧甲之上,靜謐而溫暖,顯得那樣不真實。
戰報傳達入京之後,京中傳回恆王旨意,令大軍整頓,班師回朝。
潼關一戰,南淵與秦川雙雙元氣大傷。 秦川雖然損失慘重,但至少軍中將領都還尚存,秦桑,應清,倪鏡,朱奉安,都只是受了些輕傷。相比而言,南淵的結果更加慘烈,他們不僅折損了數萬兵馬,也折損了軍中主將,十年之內,他們可
能都再無實力進犯秦川。
蕭何之死,對於恆王,對於百官,對於整個秦川,都像是出了一口惡氣。
南淵安插在秦川的細作,最後死在了南淵自己人的手裡,朝中但凡知情的人都不禁恥笑,這樣作法自斃的戲碼,簡直堪稱千古奇談。
但是,除了直接聽到戰報的恆王與重臣之外,沒有人知道蕭何是死在木十六手中的。
因恆王下令對外宣稱,蕭何是被秦桑親手斬殺。
秦桑知道,恆王這樣做不過是在彰顯秦川軍威。那一戰中,本就沒有多少人知道蕭何究竟是怎麼死的,恆王只要封了朝臣的口,便不會有外洩的可能。
就連南淵也不會出言否認,若是天下皆知南淵主將竟是被南淵自己人誤殺,齊王恐怕是要成為天下笑柄,顏面盡失了。
所以,這一段歷史的原貌,蕭何真正的死因,或許永遠都不會重見天日了。
小九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不吃不喝數日,說什麼也不肯離開潼關,秋戈只好陪他留下,說是等他好些了,再帶他回京。
回京的路上,大軍路過了驪遙與祁水之間的一處山林。
那是當日小九擺設九霄盛宴的地方。
秦桑坐在馬上,遙望著不遠處的山林,並未勒停身下的戰馬,只是坐在緩步而行的馬上,靜靜的望著。
思緒像是回到了那一夜,密林之中,月色之下,蕭何對卸甲歸田後的生活有無數暢想,他侃侃而談,那些話語,第一次勾起了秦桑對未來的期待。
往事歷歷在目,故人音容未散,卻又彷彿只是黃粱一夢,夢醒時,山巒未轉,草木依舊。
應清在她身旁,看著她平靜卻又彷彿出神的模樣。
長久以來的一路上,秦桑幾乎未發一言,應清也就任由她沉默著,不去打破。
他知道,很多心結是無法開導和規勸的,就如當初他選擇陪伴秦桑走上復仇之路一般,如今,他也選擇繼續陪伴她,慢慢走出傷痛的泥沼。
時間會沖淡一切,他知道,就算最終無法治癒,傷口也會因為反覆的疼痛而變得麻木。
回到京中後,他們幾人先是入宮面見了恆王。恆王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