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暮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頁,策馬戰秦川,林暮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蔣萬認真點了點頭:「原本,連允是想待他醒後讓他歸順南淵,若是秦川所有人都以為他死了,他便不必擔心會被罵作叛國之人,只需更名換姓,以一個新的身份從軍即可。」
秦桑聞言稍稍想了想,若是這樣說來,倒的確說得通了。連允也算是個心思細密之人,將勸降之事考慮的這樣周全。
於是,她點了點頭,繼續問道:「那麼,宋闊是否願意歸順南淵?」蔣萬的目光變得有些迷茫:「宋闊醒來後,原本已經動了歸降的念頭,畢竟秦川打了那麼多場敗仗,他再繼續堅持下去,也未必會有勝算,況且那時他已成階下之囚,既然無法再回到秦川,倒不如為自己謀
個將來。」
聽著蔣萬的描述,秦桑回想起從前有關宋闊的種種傳聞。
宋闊早在前朝時就已是北軍中尉,也是前朝數位將領中第一個明確支援恆王的人。但是,他雖有官職,也手握重兵,卻並沒有立下過什麼戰功。後來,先帝駕崩,奪嫡之亂開始,朝中不少原本不願過早選擇陣營的人都漸漸分立在了齊王和恆王左右,其中,就有戰功赫赫的衛嵐。
第八十四章 齊王下令,不得赦免
正是因為衛嵐選擇了恆王,他手下那些隨他多年出征,忠心耿耿的老將都毫不猶豫的站進了恆王的陣營。這樣一來,宋闊這個徒有兵權在手卻身無戰功的人,便顯得沒那麼出眾了。
在齊王與恆王舉兵開戰以後,宋闊一直都只能在軍中擔任副將。到了秦川立國之後,衛嵐等幾名老將被奉為開國功臣,而他,卻只能默默無聞的做一個「晚輩」。
但是好在,宋闊最大的資本就是年輕,隨著時間的推移,衛嵐等人逐漸因為年事已高而力不從心,他們不得不從戰場上漸漸退下,也正因如此,宋闊才獲得了幾次獨自領兵出征的機會。
然而,他並沒能把握好那些機會。
在南淵大將軍秦路還未被問罪以前,宋闊屢次與他交手都未能得勝,甚至有幾次還敗給過他的兩個兒子秦敖和秦肅,這使得恆王不得不慎重審視他的能力。
在衛嵐的勸說下,幾名已經打算卸甲歸田的老將重新回到了戰場,直到十年前,秦路父子命喪黃泉。
秦路的逝世讓秦川滿朝文武如釋重負,他們在十年中與南淵無數次交手,實在已經心力交瘁。秦路一倒,南淵便忽然像是沒有了利爪,也正因如此,才換得了這十年的相安無事。
戰事平息下來之後,衛嵐領任大司馬,統領軍務,其餘將領大多轉為文職,想要安度晚年。恆王便將軍中領兵重任交給了宋闊,讓他將年輕的將領慢慢提拔起來。
不料,十年的平靜後,秦川迎來了一位更難對付的對手,連允。連允領兵入秦川境內之後,一路攻城拔寨,幾乎未逢敵手。不僅打得秦川節節敗退,更是將宋闊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那些年輕將士逐一斬於馬下,逼得恆王不得不讓衛嵐再次請回數位老將倉促迎敵,但結
果,也都成了冢中枯骨。
宋闊在恆王身邊的這些年,也著實憋屈。開國時,有能建功的機會,卻被一眾老將攔在身前不得邀功,好不容易等老將都退下了,卻又等來了一個連允。
他這十幾年來,就未曾獨自領兵打過什麼勝仗。
想到這裡,秦桑已經完全理解了蔣萬的意思。宋闊被連允擒獲後,動了改投南淵的心思,實屬情有可原。
只是,蔣萬的話中用了「原本」二字,這倒是讓秦桑有些疑惑起來:「蔣將軍方才說,宋闊原本動了歸降的念頭,為何要說原本?難道,後來出了什麼岔子?」
蔣萬皺起眉來,點了點頭:「這也正是我覺得奇怪的地方。」他抬頭遠視,似乎是在回憶當時的情況:「我們攻下渝州之後,連允連夜說服了宋闊,第二日,連允便派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