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MM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5頁,穿成科舉文裡的嫡長孫,MM豆,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聽完了,諸位大臣們也一起聽完了。樁樁件件擺在案上,容不得反駁。大慶已經夠聲聞四海了,何須搭錢營造盛況?
&ldo;如此朝貢,猶如吸盡民脂民膏而養群蟲,不可再延續矣。&rdo;皇帝言道,&ldo;朕為一國之君,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藩國既在大慶朝之下,便也應在百姓之下,豈可厚了外人而涼了百姓的心?&rdo;
&ldo;豐收之年也就罷了,若是不幸遇到災荒之年,民荒民亂,老百姓啃木吃土,餓殍遍野,妻離子散,朕豈能忍心拿國庫銀子養藩國之優?&rdo;皇帝說得情真意切。
這才是他今日的最終目的‐‐商議修改朝貢之策。
&ldo;裴愛卿,你來說說你的見解。&rdo;皇帝道。
諸位大臣這才想起,御書房裡還有一個七品小言官。
皇帝辛辛苦苦布的局,叫大臣們都知曉了朝貢的弊端,把氣氛醞釀得恰恰好,再讓裴少淮上場。裴少淮從最末尾走到最前面,言道:&ldo;微臣以為,使得萬朝來拜在於大慶強盛,而非仁義懷柔,使得藩國船隻絡繹不絕在於有利可圖,而非真心示弱示好。&rdo;
強與利。
若是不強盛,光有懷柔,也難讓藩國俯首稱臣。藩國來貢,除了打打秋風,還為了大慶的那句&ldo;不徵諸夷&rdo;。
有利可圖不只是朝堂的賞賜而已,還有買賣生意,買賣所得才是大頭。把黃銅、硫磺、香料、蘇木賣出去,再從大慶購入絲布、鐵鍋、茶葉、陶瓷,來回一趟獲利不菲。
只要這份生意還在,哪怕少了朝廷的賞賜,藩國的船隻依舊會翻洋過海,源源不斷而來。
裴少淮道:&ldo;微臣以為,朝拜結好,不在於貢與賞,而在於買和賣。&rdo;
朝廷就是太過看重朝貢賞賜,貼錢貼物,愣是把好好一樁生意做成了賠本的。
裴少淮相信,大慶許多手藝、技術遠在藩國之上,任由民間自由交易,大慶只會處在上風。
諸位大臣們都看得出,皇帝已經打定了主意要修改朝貢之策,所以沒有多言駁斥。
唯獨鴻臚寺卿不得已,站出來為難道:&ldo;裴給事中說得有些道理,臣亦認可。只是……只是今年的朝貢已經開始,許多使臣已然帶著貢品入京,今年恐怕……恐怕來不及了。&rdo;
總不能拿了貢品,卻不給賞賜。
鴻臚寺卿言下之意,是不是緩一年再改,今年仍按舊例來辦。
皇帝也有些為難,問道:&ldo;各藩國都帶了什麼些什麼貢品?&rdo;
&ldo;大瓦國送來一對綠孔雀……&rdo;
鴻臚寺卿才說第一句,就被皇帝的嘆息打斷了。
&ldo;哎‐‐怎麼又是綠孔雀?&rdo;皇帝嘆道。
大瓦國盛產此鳥,通體璀璨,翎羽艷艷,頭幾年剛上貢時,後宮嬪妃們很是中意此鳥,紛紛爭著要養進貢的孔雀。
大瓦國知曉後,年年進貢孔雀,上貢得多了,便不再稀奇,一來後宮裡沒那麼多地方養孔雀,除卻一身羽毛,此物不過一隻走地鳥禽而已,二來皇帝不喜孔雀非精細穀物不食。
聽到此處,裴少淮心裡冒出個想法,言道:&ldo;稟聖上,微臣有一計。&rdo;
&ldo;裴愛卿請說。&rdo;皇帝喜道,裴少淮還沒讓他失望過。
&ldo;既是上貢,有所回贈也是應當的。&rdo;裴少淮言道,&ldo;何不以貴換貴?譬如大瓦國上貢的孔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