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1頁,穿成科舉文裡的嫡長孫,MM豆,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ldo;是何?&rdo;

江子勻另取一些清水,用手指在桌上寫下&ldo;糧種&rdo;二字,繼續道:&ldo;吾在膠東,曾走訪各個鄉裡,百姓田畝所種,多為小麥,只因白麵口感好、價格高。實則,新闢的田畝並不平整,改種豆黍更為合適些。倘若能收納各地糧種,仔細比較,因地而種,產量必然勝過一味地種植稻麥。&rdo;

這番見解得來不易,江子勻坦蕩蕩說出來,可見對故友信任依舊。

&ldo;與水爭田,與山爭地,又還能爭得了多少?是以,糧食增產還得靠&l;糧種&r;二字。&rdo;江子勻下論道。

見解是好的,只可惜還未來得及實踐,便免官守孝了。

裴少淮撫掌道:&ldo;子勻兄方才過謙了,這番見解同樣令人敬佩。&rdo;他想到了一個適合江子勻的官職。

對於糧食增產這件事,裴少淮從後世而來,他曾叩問過自己‐‐只需憑著自己的見識,從海外異域引進玉米、紅薯、土豆等新糧種,當真就能解決百姓的饑荒?使得人人有糧吃,天下皆太平?一人獨攬這不世之功?

答案為&ldo;否&rdo;。

且說大慶的棉花種植,早在宋時,棉花經南北兩路傳入,百姓開始零星種植。元代重農,種棉又得以進一步發展。

歷經兩朝兩百年後,大慶成立,太˙祖知曉棉花之妙用,曾屢次下令減租減稅,推廣棉花種植,然效果短時並不顯著。

緣何?

南地種桑養蠶織錦,獲利更豐,北地百姓不識此物,不懂技術,誰敢拿僅有的幾畝地打賭?

三姐推廣植棉織棉,有所成績,是她恰好站在這個節骨眼上,又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遇。若是沒有前兩百年的鋪墊,此事根本不可成。

種棉如此,推廣新糧種也是這個道理。

前世正史裡記載,甘薯十七世紀初傳入,歷經百年,到了十八世紀,才有&ldo;高山海泊無不種之&rdo;的局面。這期間,得益於許多有識之士編著農書,教授百姓種植技術,諄諄叮囑免去百姓憂慮,甘薯才得以鋪開種植。

有人傳入,有人試種,有人編書,有人推廣,有人帶頭……在一個相對閉塞的世道里,要推廣一新事物,這幾樣缺一不可。畢竟,天子皇權再大,也不可能拿刀架在天下百姓的脖子上,逼著所有人必須馬上種植新糧種。

裴少淮可以當那個&ldo;傳入者&rdo;,卻不可能以一人身兼&ldo;數職&rdo;,抹去他人之功。

歷史可以少走彎路,卻不可少走一步。

身為朋友,本就該拉一把、幫一把,尤其聽聞江子勻有此真知灼見,裴少淮更添幾分&ldo;私心&rdo;,他說道:&ldo;守孝期滿後,不知子勻兄有何打算?我有個去處想推薦給子勻兄,那裡可踐行子勻兄的猜想。&rdo;

江子勻眼睛一亮,道:&ldo;淮弟請說。&rdo;

&ldo;便是我之前任職的地方,裴某可行綿薄之力,推薦子勻兄任雙安州同知。&rdo;裴少淮道,&ldo;雙安州已順利開海,每每有海船從南洋歸航,船員從藩國帶回的補給,有許多是我大慶未有之物,子勻兄或可以研究研究。&rdo;

這當中必定有新糧種。

雙安州同知,官六品,是副官,但地位不容小覷。裴少淮道:&ldo;只是這官銜……&rdo;

&ldo;我明白淮弟的意思,但官銜高低非我之慮。&rdo;江子勻打斷裴少淮的話,道,&ldo;若能入雙安州就職,乃吾之榮幸,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後的減法

新塗嘉

豪門養女只想學習[穿書]

雲上盹盹

狐狸精馭夫有方[快穿]

薑糖泡酒

八輩子

陳徊

繫結生子系統後,絕嗣帝王放肆寵

楚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