鴆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頁,全球天災,鴆離,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有不少幸運兒,一家人隨著垮塌的高樓掉落在地,除了受點輕傷,基本沒有什麼大礙,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泣,慶幸劫後餘生。
還有比較冷靜理智的人們,自發組成救援隊,將附近埋得沒有那麼深的受傷群眾,一個又一個的合力挖了出來。
最讓司南觸動的是,他們經過一個臨時避難所之時,在那些已經垮塌的寫字樓廣場旁,聚集了大量完好無損的人們。
他們正在聽從身穿軍綠色制服的軍官士兵jc安排,眾星布羅一般,覆蓋了兩公里的範圍,每一個人都不顧餘震的危險,徒手去搬附近所有廢墟的建築材料,眾人齊心合力,把埋在廢墟下的人們救出來。
程溯銘背著司南在那裡停頓了一陣,聽到人們一邊搬建築材料,一邊議論地震時發生的事情,總算明白這裡為什麼有好幾十萬人沒有受傷。
原來天災接二連三發生後,那份關於末日預警的帖子傳言,引起了杏城政府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注意力。
在積水漲到五樓之前,國家就曾派有關部門根據ip位址,尋找發帖人。
但兩個發帖人顯然有備而來,在發帖之時都用得不是自家的網路ip,而是使用的諸如網咖、商場、圖書館之類的公共網路區域發帖。
也沒有用任何真實性的身份證、手機號碼申請帳號,當時的監控已經時間久遠,無法一一排除,除了知道其中一人的ip顯示在杏城,他們對兩個發帖人的資訊一無所知。
即便如此發帖人發得末日預警帖子,還是被國家的相關部門相當重視,有關部門的領導人知道實際的天災順序時間,可能與預警的天災時間不同,一直強調各地城市政府部門,要保持網路資訊通暢,隨時與國家相關部門聯絡,以便應對下一次的大災難。
就這樣,在杏城幾乎全城停電停網,訊號不通近一年的時間裡,杏城十多個大型的臨時避難所,一直艱難的維持著少量電源網路訊號,與京都方面的國家管控部門進行聯絡。
當地震來臨之前的前半個小時,時刻守在各種地震儀器裝置前,國家地震部門工作人員監測到地質活動異常,幾乎是第一時間跳起來反覆觀測石英擺感測器的地脈震波,再看靜電計、水管儀等等專用地震預警裝置。
當他們確定有大地震來襲,沒有一絲猶豫,在第一時間通知了國家相關部門,由國家通訊部聯絡全國各地城市的地震部門,進行各地監測,再進行各地預警。
由於之前的地震都是各地發生,各地自我監測預警,不像現在,是全國,甚至是全球同時發生,因此,當京都方面發出預警之後,各地再進行本省市準確監測,其中耽擱了不少時間,只來得及通知臨時避難所的人們撤退避難。
當臨時避難所的人們在軍警荷槍實彈的震懾之下,有條不紊的跑下樓後沒多久,地震就如預警的那樣襲來。
眾人親身經歷、親眼目睹那摧古拉朽的地震之後,除了後怕,更多的是慶幸。
來臨時避難所的人大多是走途無路,物資短缺,不得來臨時避難所尋求國家政府庇佑的。
但避難所人數眾多,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負責維護治安的軍j人數有限,很多人為了一點食水,在軍j眼皮底下做出突破底線的事情,避難所的人們生活在其中苦不堪言。
他們那些還住在家裡,有些許存糧囤貨的人們鄙夷恥笑許久,覺得避難所的人們都是蛇鼠一窩,爛泥扶不上牆。
被人恥笑久了,避難所的人們也神經麻木了,基本都處於擺爛的心態。
如今在如此大的地震災難面前,他們總算見識到了國家政府管理的重要性,不管平時怎麼樣,至少他們現在都還好好的活著,還能用自己的雙手去幫助那些住在外面,被掩埋在廢墟下的人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