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悠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頁,[紅樓]當炮灰有了金手指,悠渡,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賈璉忙回道:「並不曾吃什麼苦頭,本該再早些到來的,只是姑母她,她去了的訊息一傳入京中,老太太便暈厥了過去。纏綿病榻許多時日,才慢慢好轉,故此侄兒此行便慢了些,還望姑父和妹妹海涵。」
林如海聞言,忙問道:「老太太現下可還好?哎,是我無能,未曾照顧好你們姑母,害得她老人家白髮人送黑髮人了。」
說起賈敏離世,眾人免不了又哭了一場。
等到止了淚,賈環方道:「姑父,表姐,雖然我們來晚了些,可還是要去給姑母上柱香的,不知道現下可方便?」
給逝者上香,這是應盡之意,更何況賈璉兄弟倆此行,代表的是賈敏的孃家,林如海自然無有不允。
「你姑母的棺木,現下停在壽德堂,我這就領你們過去吧。」
上香,叩首,祭拜完畢,林如海便安排二人去客院暫作休息,待到晚上再一同用膳。
黛玉因為是女眷,晚膳便不曾出席,只林如海獨自招待賈璉兄弟。
寂然飯畢後,三人圍坐喝茶,賈璉從懷裡掏出兩封信來。
其中一封是賈赦寫的,無非是寄託哀思,再說些自己爵位在身,不好貿然離京的話云云。而另一封,則是賈母寫的,信中卻說了一件事,她想把黛玉接到京中照顧撫養。
林如海一一看了,但只說了感謝賈家掛念,並沒有直接應下黛玉進京之事。
賈璉也不急,他此行只為祭拜賈敏而來,其餘的事情與他幹係都不大。
不過賈璉看了看賈環,笑著說道:「素來聽聞姑父文采一流,當年是陛下親點的探花郎,打馬京都不知羨煞了多少人。我讀書是不成的,勉強看進去幾本書罷了,可我這堂弟,卻有個過目不忘的能力,不如姑父考教考教他。」
林如海聞言起了興致,過目不忘的能力與文人而言,實在是極難得的,林如海長到如今,也不曾親眼見過。
只是他有分寸,並不拿那些艱澀的古籍來考教,反而很是溫和的問道:「環哥兒如今學到了何處,師從哪位夫子?」
賈環忙立身回道:「從前我貪玩,只跟著寶二哥的夫子混日子,這段時日才開始用功起來。老爺為我請了一位姓唐的夫子,品性很是高潔,如今夫子正教我讀《左傳》。」
林如海聞絃歌而知雅意,便知曉那夫子水平估計只尋常,而賈環這個孩子在賈家也不受什麼重視。
不過,他還是贊了一句:「你才多大,就讀到《左傳》了,可見用功。既如此我便考考你,『鄭伯克段於鄢』,何解?」
賈環想了想,回道:「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鄭莊公為兄不仁,共叔段為弟不悌,一方有意縱容,一方得寸進尺,本是同胞弟兄最後卻生死相見,實在是人間慘劇。」
「而姜氏為母,只因莫須有的罪名,便一味怪責長子,疼寵幼子,則是造成兄弟反目的根源所在。此一文,雖然講述的是家國大事,環兒私以為,也可做家族警示之言,一家子需得同心協力,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方能長長久久,和樂美滿。」
林如海聞言,捋了捋鬍鬚,合掌嘆道:「甚妙!你小小年歲,能有這個見底,可見不俗!世人看鄭伯,多以君臣出發,你卻能看到兄弟,也能知道你心性純良。」
第64章 庶子逆襲:五
林如海起了惜才之心, 又見著了賈母遞來的書信,外加賈璉也在一旁幫腔,便想留下這個弟子。
他今年已經四十有二了, 可膝下還唯有黛玉一個女兒, 將將十歲,身子骨也弱。若是一朝他自己撒手而去,徒留個孤女在世, 雖然有賈家這個外家可幫扶一二, 卻也不是多麼靠得住的。
一則賈母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