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耳朵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節,黃河鎮妖司,長耳朵的兔子,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拿著布包,在敖村長的腿上來回滾動,不一會兒,布包就像浸染了墨汁一樣,變得烏黑髮亮。
我開啟布包,看見裡面的糯米,全都變成了黑色。
“怎麼會這樣?”張夢瑤好奇的問。
我告訴她:“這就是拔出的屍毒!”
我一邊說,一邊倒掉布包裡的糯米,重新裝了兩勺新鮮糯米,繼續幫敖村長拔除屍毒。
不知道是太累了,還是疼得暈了過去,反正敖村長漸漸睡著了。
我連續換了幾次糯米,直到糯米不再變色,說明敖村長的腿裡已經沒有屍毒了,我這才停下來,讓敖村長的家人把那碗黑如墨汁的糯米端出去倒掉。最好埋在土裡,千萬不能讓家禽之類的刨來吃了,否則那些家禽也會感染屍毒。
敖村長的家人在外面院子裡擺了一張桌子,弄了幾個小菜,還有兩壺自家釀造的米酒,熱情款待我們。
別人酒菜都擺好了,我們如果不落座好像有些不太禮貌,正好剛剛乾了群架以後,肚子也餓了,我們也就恭敬不如從命,圍著桌子坐下來。
這一頓吃吃喝喝,一直吃到天色微明,敖村長也從昏迷中醒了過來。
我叮囑敖村長最近一段時間,儘量臥床休息,不要到處走動,每隔幾日就讓村裡的大夫來幫忙換點草藥,促進傷口癒合。
敖村長雖然掛了彩,但心裡還是掛記著村裡死人的事兒,他向趙紫龍詢問這件事情怎麼辦。
趙紫龍對敖村長說:“你所知道的那些事情,暫時不要對外公佈,就當那些人是溺亡的。具體原因我們也還沒有調查出來,我今日就回龍門山,先把怪蟲的來歷查清楚!”
頓了頓,趙紫龍又說:“最近留心觀察,看看村裡有沒有什麼陌生人進出。如果有陌生人,千萬留意他們的行蹤!”
敖村長點點頭,讓我們路上注意安全。
我們告別了敖村長,出了敖壩村,乘上竹筏子,回到了趙家所在地,龍門山。
龍門山位於洛陽市南郊,山上有很多石窟造像,古稱伊闕,故又稱伊闕石窟。開鑿於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即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至清末,1000餘年間不斷營造,尤以北魏和唐代為盛。
抵達龍門山下的時候,我和張夢瑤就被山上的那些窟龕所吸引,窟龕裡面有著千姿百態的石佛造像。
那些造像有大有小,形態萬千,散發著神秘莊嚴的氣息。
每一尊造像都非常精美,栩栩如生,極具藝術感。
趙紫龍沿途跟我們介紹,龍門山現存窟龕約有兩千餘個,佛塔有四十餘座,題記碑碣更是近四千種,而各類造像竟有差不多十萬餘尊。
我和張夢瑤聽得暗暗咋舌,沒有漫長的歲月沉澱,又怎會有十萬餘尊造像的神蹟?
趙紫龍指著那些造像和碑碣說道:“這些東西,全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瑰寶,我們趙家人不僅要守護黃河,也要守護這些龍門山瑰寶!”
我點點頭,由衷讚賞道:“你們趙家挺偉大的!”
趙紫龍搖了搖頭:“偉大算不上,其實我們都一樣,這是我們的使命,從古至今的使命,對吧?”
“對啊,使命!”我說。
其實在這之前,我對於“使命”這種東西,真的沒有太大感覺,但直到我在黃河陰城的那一次,我才突然對“使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九黎族人有九黎族的使命,而我們這群黃帝后裔,也有黃帝后裔的使命。
我正這般想著的時候,趙紫龍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指著山頂上的一座道觀對我說:“到了,那裡就是我的家!”
但見山頂上的那座道觀廊角飛簷,居高臨下,氣勢恢宏,隱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