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百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頁,東宮嬌藏,日月百百,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裴幼宜都不知該如何回答了:「這……臣女不知。」
一聽說她不知道,皇后心裡也有了猜想,想必不是什麼大家了。
皇后有些想不明白,這姚雲英是個聰明人,當初讓她離宮的時候還不依不饒,一副不嫁太子死不休的架勢,怎麼扭頭就嫁給一個小胥吏呢?
還是普通人家的。
皇后再三追問,裴幼宜實在是不好說出當初姚雲英算計太子的事,只能搪塞過去,讓皇后娘娘親自去問太子殿下。
福寧殿中
太子站在屋內,官家一臉欣慰的指著桌上的一份份劄子。
「這些都是杭州來的,尤其劉之昂,五天之內送了三份劄子,變著花樣的誇啊。」
趙恂聞言還是沒什麼表情,一拱手,淡淡道:「臣慚愧。」
「洛陽杭州兩地賑災,你因地制宜,全都辦的不錯,改賞,可有什麼想要的東西,儘管開口。」
趙恂低著頭冷靜道:「陛下,臣別無所求,若真說起心中所願之事,卻有一件。」
這個兒子哪裡做的都好,就是年紀輕輕卻太過老成,不喜奢侈,也沒什麼愛好,所以乍一聽說他有所願之事,官家還有些高興,於是笑道:「說來聽聽。」
趙恂沉聲道:「臣希望,官家下旨,全國巡鹽。」
官家聽見這話,有些疑惑,擺擺手屏退宮人,隨後問道:「何出此言。」
「陛下,臣數月不在朝中,不知朝內情況,但依稀記得去洛陽賑災之前,遼軍便有起勢,不知現在如何呢?」
官家答:「遼國向來張狂,數年來多次騷擾,卻也未見他們真真正正的打過來。」
「陛下,遼國使臣離朝之前,便已知悉蜀地水災,以及洛陽饑荒,想必杭州飢殍的訊息也傳到了遼國,現在朝中動盪,遼國未必還會像以前一樣安分。」
官家聞言起身,冷著臉在書房內踱步,太子說得確實是真的,就算他不精於兵法,也知道遼國若真想動手,現在確是大好時機。
見官家有些動搖,趙恂繼續道:「陛下,開國□□是行伍出身,領兵打仗具都不在話下,但自太宗朝起,便削奪武將兵權,將從中御,將領們束手束腳,幾次大敗之後更是傾全力關注內政,從未整飭軍紀,因而才漸漸被動,現在每年撥給軍隊的經費少之又少,若遼軍當真打了過來,朝中可有應對之策?」
面對趙恂的質問,官家有些氣憤。
這氣憤裡或許還摻雜了幾朝下來對遼國的恐懼。
當年太宗確實節節敗退,所以真宗上位不久,便於遼國簽下了澶淵之盟,用錢換來太平,現在的官家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朝中文官當道,武官地位低下,可用之人少之又少,若是真打起來,官家一時間也難以判斷輸贏。
但面對親兒子這樣的質問,官家還是覺得有些沒面子。
他走到桌前,卻未坐下,伸手敲了敲桌面:「你說的這些,都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了,不過是兩次賑災成功,你就膽敢質疑祖宗的規矩了?你說這些,又和巡鹽又什麼關係?」
趙恂低頭:「臣不敢質疑祖宗。巡鹽一事,是臣在杭州賑災之時觀察國內糧草情況時想到的。」
官家不說話,示意他繼續說明。
「臣提高了杭州糧價,境內商人幾乎全都聞風而動,但最後到達杭州碼頭的糧草,卻不及臣想像中的一半。戰爭最是耗費銀錢,糧草,官倉糧草及國庫的銀兩並不多,若真打起來,怕是要從外買糧草,招兵買馬都是一筆大錢。」
趙恂說的明白,若真有戰爭,豐盈國庫便是重中之重,且當年□□登基之初,甚至還建立過封樁庫,儲存錢帛,想要從契丹手中贖買回燕雲十六州,即便贖買不成,也可以用這筆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