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8頁,我們的酸甜時光,亂世卡,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歷史都看,我服了你們!」
這時人越來越多,嘈雜聲也越來越大,便沒人再談論這個話題了。張老師確定了一遍人數後,導遊帶著大家出了展廳,上了大巴,往餐館去了。
午飯吃畢,寇導又火急火燎般催著眾人上了車,不知往何方開去。車沒開多久,寇導便示意大家往右手邊看。
「大家看到了什麼?」
「樹林。」
「風景。」
「山。」
「大家是不是都看到遠處有一座山。」
「是!」
「這其實不是山,而是秦皇陵的『墳冢』咧!」
「啊!」車上很多人都驚嘆的起來。
「沒想到吧,沒錯,這就是秦始皇陵的巨大封土堆。那麼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眼前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帝陵南靠驪山,北面與渭水相鄰。據史書記載:『驪山山南多美玉,山北多黃金。』秦始皇正是貪其美名而葬在這裡的。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陵墓的規模是相當浩大的,在當時修建這麼巨大的一個陵墓,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驪山的河渠是南北方向流的,為了防止流水衝垮陵墓,將它們都進行了人工改道,改為東西向流;再一個呢,驪山是一座土山,對當時修建秦陵來講,就相當缺乏石料,需要從渭北等地運來。而當時沒有先進的運輸交通工具,這些全部都要靠人力來搬移,可見當時修建這座陵墓的艱難了。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在建設上都遵循「雖死猶生」的思想,因此,秦始皇陵是依照當時秦鹹陽宮的規模修建的。經過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當時的地面建築現在已蕩然無存了,我們已經無法領略秦陵的全貌。但是從這裡出土的巨型夔紋瓦當可以讓我們想像一下當時地面建築的雄偉。這個瓦當的直徑是61厘米,相當於一個小圓桌,人們稱它為「瓦當之王」,使用這樣巨大瓦當的宮殿,其規模、氣勢也就可想而知了。當時秦陵地面建築呈回字形內外兩重城垣,佔地九傾十八畝,據說是取「久久」之意。陵冢原來高120米,但經過了2000多年的風雨剝蝕,現在高度僅為46米。陵冢上當時栽有大量的松柏,這是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有一種動物叫做魍象,這種動物專門鑽入墓穴之中吃死者的腦髓和肝臟。而松柏散發出來的特殊芳香,使魍象畏懼而不敢前來。因此,當年的秦陵就是一座松柏蒼鬱的人工山。那麼,秦陵的內部到底埋藏有多少奇珍異寶呢?據《史記》記載:秦陵是「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俱天文,下俱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從這樣的一段描述中我們可以得知:秦陵地宮的頂端是用28顆夜明珠組成的天冥星;陵內還有設定著百官座次的殿堂;並且藏滿了各種奇器異寶;還用水銀做了江河湖海以象徵天地;用人魚膏點長明燈為了防;還安裝了能自動發射的暗箭。《史記》中對秦陵的內部只做了一個大致的描述。那麼陵內到底有多少的奇珍異寶呢?我們只能等待陵墓發掘的那一天。相信到時候一定會引起全世界考古界的轟動。」
「那一天是哪一天,就沒有具體時間了?」大家同問。
「這個就不好說了,因為國家對整個秦皇陵進行過測評。對於陵墓的地下狀況的複雜度缺乏技術勘測手段,大家想想,如果下面真如史記所說,是機關遍地,水銀灌注,那盲目開啟後會是什麼結果。是不是會有很多珍貴文物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呢?所以最後國家慎重考慮,為了讓這麼珍貴的遺產不遭到破壞,決定不進行考古挖掘。如果將來我們的人力、物力、財力都能達到條件,考古技術上有質的飛躍時,國家才可能去開啟秦始皇陵的考古挖掘工作。還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