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穀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頁,攝政王深得朕心,九月穀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年戰事之慘烈,炮火烽煙踐踏之下,戰死之人幾乎無有失身,只留下一紙輕飄飄的名姓記載,記載其曾參軍為國,戰至身死,殉於河山。
這數十個壘起的木箱——就是死於永貞三十二年,天門、雁南、滄雲關的所有將士之名,共計十三萬八千餘人。
嚴雎躺在箱子前喘著氣,滿身是血,猩紅的雙眼死死地盯著袁釗,「我等今日以整個浙安州為餌,陛下一定會為天門國恥翻案!」
袁釗居高臨下地看著他,斑駁的甲冑在日光下映著血色,冷聲道:「我等著。」
作者有話要說:
關門,放袁釗
————
第110章 風流事
一整日都不曾露面的嘉禾帝,傍晚時分方才姍姍來遲,召見了通政使和刑部尚書。
天色已暗,御書房尚未掌燈,只一盞昏暗的銅燈立在桌案前。
沈玥掃了一眼空蕩蕩的桌案,上面只有一紙被雨水打濕的訴狀,字跡汙濁,通政司甚至連個謄抄的書吏都沒有安排,就這樣任由模糊的狀紙隨意地擱在了御案上,分明是未將嚴氏倒行逆施的喊冤之舉放在眼裡。
沈玥對這些細枝末節心知肚明,「就這些了?這就……沒了?」
「是。」張庭略回稟道,「昨夜浙安水師冒充商船偷渡一事,兵部回稟後與工部戶部,正在議是否趁此之機整修河道,清淤修堤,借修繕工程堵死水上這一條路,不給賊人留下可乘之機。」
「運河確實要修,朕心裡已有章程,過了這個關口朕便歸整策論與諸卿共議,但眼下還是暫緩吧。」沈玥笑了笑,坦誠道,「戰事在即,朕沒錢。」
「……」張庭略頓了一下,「是。」
「朕方才回宮之時路過大雍門外,好大一灘血,袁大將軍應是將人打得很嚴重罷……」
沈玥將話頭轉回來,仍有幾分不可置信地問:「按祖訓,阻礙登聞鼓喊冤面聖的官員,當立斬。莫說是這一條,便是他當街行兇,暴打嚴氏一干人等,按大雍律來說,應該怎麼也得判個斬立決。」
「……」
階下兩人面面相覷,一時間沒弄明白天子聖意。
陸炎武是瞭解袁釗那武夫脾性的,雖衝動易怒,但絕不會因洩憤而誤事,若非得了武揚王的授令,嚴氏一干人等如此挑釁還不至於惹得他親自出手,當街傷人。
可方才他們候在這兒也都親眼瞧見了,蕭亦然和他們陛下一道回的宮,這武揚王的授令和天子諭旨有甚麼區別?哪有才下旨打了人,又要追究判決的道理?
陸炎武硬著頭皮道:「是。《大雍律》第六十二條,皇城戍衛有傷民眾者,丈二十,流三千里。情節嚴重或拒不悔改者,斬立決。」
「嗯嗯。」沈玥連連點頭,看向張庭略,「如此之重罪,目無法度,當街傷人,究竟是御史臺沒有參奏袁大將軍,還是被你們通政司攔下來了?莫非——是彈劾袁釗的摺子還沒來得及寫完?」
張庭略道:「回陛下,六科給事中與各部參議通揚運河工事,無人參奏。都察院御史皆在刑部衙門整肅天門舊案卷宗,亦無人參奏。」
「下頭的人都忙著,那都御史呢?朕記得左右都御史素與仲父不睦,這二人也不曾參奏嗎?」
「……不曾。」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這可真是奇了怪了。」沈玥搖了搖頭,「朕原以為,光是應付這些彈劾的奏摺,就要費上好大一番功夫呢。」
雍朝自高祖立法之日起,專設言官,上諫天子,下察百官,其規制之龐大,權重製深遠勝歷朝歷代。言官鐵筆,素日與漠北一干人等相安無事之時,諫諍就不曾停過,交章彈劾,言辭亢直。
而今日袁釗在大雍門外,當街暴打嚴氏一干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