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穀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5頁,攝政王深得朕心,九月穀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今中州遭逢天災,黎氏攜兵逼宮,幽閉天子,圈禁朝臣……爾等巧言令色,何來顏面稱此為君分憂!」
莊學海昂首站在風裡,一針見血,揚聲將叛國之賊蓋棺定論。
太后千防萬防的文人之口,就這樣被當世大儒,文人魁首,當眾撕開了一道決口!
「中州遭災,天子抱恙,吾等勤王之師,不予爾逞口舌之爭,入城賑災之事大,萬古人心自有公論!」黎氏父子對視一眼,不能再與他繼續爭辯,當即揮手大軍強攻入城。
張超一咬牙,當即帶著禁軍迎面衝撞而上。
寥寥數十人,在琅琊數萬大軍面前渺若塵埃,恍如螳臂擋車。
「陛下……!」
莊學海從長街這頭望去,眼見數萬府軍踏著齊整的步伐踏過滿目瘡痍的城牆。
「我朝天子以忠孝治天下,興天下之利——頒新政、還民田,節儉自處,不尚奢靡之風。除天下之害——北御韃撻,南遷流民,親戰共工,令天地色變,救中州於水火。
上繼往聖,下開來學,昭昭德彰,九州敬仰!
此不世之功績,萬民之賢主——!」
他一貫以嚴師自居,直至天子成年後,戒尺仍不離手,時時訓誡,絲毫不留半點情面。
以沈玥幼時那狡黠頑劣的性情,不知捱了他多少手板子,也鮮少能得到過他一句認可,他慣常掛在嘴邊時時讚頌的,仍是當年穩重溫潤先東宮太子。
今日,他當著敵軍之面,言語鏗鏘,全然儘是他這個頑劣之徒,安邦定國的社稷之功。
他曾任由蕭亦然在他門前長跪三日而不肯出山相授,而今他老淚縱橫,回望皇城,卻只希望能夠再看一眼這個敢揪他鬍鬚,愛笑愛鬧,倔強又聰慧的孩子。
他手把手握著小沈玥的雙手,帶他描摹字帖,教他詩書禮易,給他講四書六禮,行束脩之禮,受業於徵。
他親眼看著這個孩子日復一日的長大。
他在沈玥身上傾注了畢生難涼的熱血。
那是他最驕傲的關門弟子。
「而今中州遭逢水患,罹難者屍骨未寒,叛君者倒持干戈。
此狼子禍心,天地不容!
人神之所共憤,天地之所不容,九州萬民——同厭之!」
……
他縱聲高喝,其聲爆裂,壓過了成千上萬的大軍,壓過了高呼的狂風,壓過了退卻的洪水。
今日這一番城門定論,必將寫入千載史冊,傳遍九州。
此後無論黎氏如何矯偽去真,舉世之人皆會記住他今日的聲音。
瓊華夜宴前夕,他曾與老友杜明棠於雪夜論道——但求以命燃燈,照天地清明。
以身殉道不苟生,何其大幸也!
焉能不快哉?
「今日奸邪亂朝綱,且看明日之九州,竟是誰家之天下!」
莊學海朗聲高呼,素衣赤足,奔過長街。
他逆著日光,朝著浩浩蕩蕩的大軍衝過去,一如那日他的學生義無反顧的沖向滔天的洪流。
素白的長袍終被日影吞沒,爆裂出熾熱的光芒。
大雍最負才學的靈魂,傳承千載文人的脊樑骨,猶如一隻衝破束縛的孤鳥,迎著叛軍的刀鋒,留下了一地血水和漫天霞光。
直至最後一刻,他仍然大睜雙目,看向天空,看向初升的朝陽。
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
莊學海——表字志明,文為世範,行為士則,名滿天下的兩代帝師,無數學子的楷模。
一代大儒,自戕於叛軍刀下,以畢生之才名,親手將紫薇帝星捧出了絕境。
學海無涯,血肉化舟,為後繼者鋪坦途。
作者有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