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穀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頁,攝政王深得朕心,九月穀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陸飛白站起身,靜靜地聽著自己筆下的每一個字。
日光下無新鮮事,這些話並非是他首次提起。
早在永貞三十年,御史臺四人聯名上疏奏諫清田,午門杖斃。
永貞三十二年,天門國恥,雁南淪陷,江北數十名學子入京聯名奏諫,暴斃中途。
……
百年世家,血債纍纍,不計其數。
直至嘉禾九年,借春闈這一場風波,清田倒嚴之論才終於承萬民期許,踏先人骨血,以筆為鋒,以墨為刃,撥開冗霧,來到萬人之前。
春日艷陽,萬裡無雲,風聲俱籟,暖陽溫和地灑落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整個貢院門前就這樣安靜地聽著。
唯有禮部侍郎鏗鏘之音朗朗,刺破霞光。
「好啊……」
終於有人輕輕地發出一聲感嘆,聲音輕地彷彿連著自己也不敢置信一般。
誰也不曾想到,原本是一場抄襲風波,翻開後竟是一柄捅破天的利劍。
清田倒嚴、註定載入千秋青史的這一天,居然是以如此鬧劇似的風波登場。
場下多數是九州前來參考會試的學子,讀過聖賢詩書,通曉政事,自然明白前有浩浩蕩蕩的流民北遷,河道得開之舉,此時這一紙呈文被公之於眾的意義非同凡響。
謝班儀捏緊虎口,聲音啞澀:「……陸公子,你可知道你自己寫了些什麼?」
「提筆做文章,只需秉承文心載世。我知道比起汙人清白,公義昭彰、政治清明——才是天下人真正想要看到的,不是嗎?」
陸飛白平靜地看著下方漸漸重新湧起的聲浪,一聲接一聲的「清田」呼聲震耳,響徹雲霄。
「現在……九州萬方都知道了。」
作者有話要說:
1: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白居易
2:清田策參考朱元璋丈量土地、張居正一條鞭法寫的
——————————
比心
第72章 季思齊
街巷之上震耳欲聾的呼聲穿過廳堂,沈玥側耳聽著,手指有一下沒一下的點在桌案上。這是他隨蕭亦然的習慣,思考時或多或少都要做出點什麼聲音來,以便於隨時能從思緒中冷靜地抽離。
堂下幾名主考官半躬著身子,靜靜地候著,時不時以袍袖輕按著額間的冷汗,誰也沒想到今天這一場普普通通的抄襲風波,竟能演變到這個地步。
貢院之外的郎朗之聲,彷彿一柄利劍,在和煦的春風中打著旋,犀利地割開了大雍朝廷最深層的弊病。
季賢握著廣袖袍服,自這一字一句之中聽出了沈玥的野心。
先前秋獮之亂中他沒有斬閻羅、奪軍權,朝堂權謀內耗紛爭,他視若無睹。不謀一隅、不爭權柄卻劍斬黎家,收歸內庫,復通水運……
嘉禾帝並非真紈絝,也不奉行無為治,而是將天子劍懸在了大雍九州之上。
大雍朝歷經十二帝至今,從抑商重農、不允冠帶,到奢靡浮華、九州自治,再到世家掌權、左右時局。
古今政史千載,從未有商賈世家憑藉銀錢商貿便可專權至此。
他要掀開四大世家把持朝政的所有籌碼,將其一一碾碎,要九州政治清明,再無世家干政,商賈亂權。
這是一條亙古未有的路。
季賢在外轟然震天的歡呼聲中撩起衣擺,緩緩地跪了下去。
李元仁和幾位考官不明所以地看著他,沈玥揮了揮扇子,屏退眾人,走下堂前。
「所以……少師,當真是你。」
季賢艱澀地垂下頭:「是。」
春闈抄襲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世家自然不可能毫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