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冊封西川路節度使!
雨景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3章 冊封西川路節度使!,穿越武大郎從賣餅開始,雨景天,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良品種運送過來,發放老百姓手中,還告訴他們這些品種每年的產量可以達到他們以前的好幾倍。
還派了政務司的農官過來講解,傳授他們種植技術。
於是乎,西夏的老百姓們都開始忙碌,忽然發現西夏被滅也許不是壞事啊。
當然,有些品種這個季節是不能種植的,但有的是可以的。
而且政務司的成員走鄉下訪,對民間的百姓有什麼難處都會詢問,瞭解後上報進行解決。
是真正的做到了為百姓服務,一些以前的糾紛,西夏官員根本不解決,但政務司的人都會幫助他們。
總之,武植政務司的一頓操作,讓西夏百姓們感受到了西夏被滅對他們反而有巨大好處。
老百姓們預感有好日子就要到來,心裡一下就想開了。
「叫我說,西夏被滅未必是壞事,大宋宰相名聲很好,聽說是賢臣,利益天下百姓,我們在他的管理下日子會越來越好,只要我們老百姓的日子過的好,誰是皇帝管他呢!」
「嗯,有道理!咱們小老百姓不就圖個安穩,有飯吃,有點小錢嘛。」
西夏經過這段時間完全進入正軌發展,百姓們也有了笑顏。
而西夏除了韓世忠留守,像嶽飛,宋江等人早就回到了大宋汴京。
大量的禁軍隊伍也回來。
當然,西夏那邊依然有不少軍隊鎮守,都是韓世忠在本地招募,以及留了一部分大宋這邊調過去的廂軍。
廂軍不是禁軍,禁軍是北宋的精銳部隊,尤其是經過武植訓練的禁軍。
而廂軍,則是每逢災荒時節,在遭災的地區很容易出現大量的流民,如果當地的地方官員無法妥善處理,很容易激起民變。所謂可以利百代者,惟養兵也。
方凶年飢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生變,則有叛兵而無叛民。
到了這個時候,就該廂軍上場了。
北宋政權會將流民當中身體強壯的人吸納進廂軍部隊,以減少這部分人造反的可能性。
而流民當中有手藝的人,比如泥瓦工,木匠之類的,也會通通吸納進去就近安置。
這些因素會造成廂軍數量極其龐大,而戰鬥力卻很是差勁。
西夏主力部隊已經消滅,所以禁軍沒有留存的必要,武植經過宋徽宗的同意,便是將禁軍抽回,派去了廂軍交接,讓韓世忠按照自己的訓練方式在西夏鎮守的同時訓練他們。
當然,也有本地的一些招募計程車兵。算起來至少也有十八萬軍隊鎮守西夏。
一切妥當後。
武植這天早晨,便是去了軍營。
清點士兵將領損失的記錄。
將有功勞的人都進行了上報。
宋徽宗對於這些該封的封賞,該升官的升官。該發撫卹金的發撫卹金。
嶽飛,韓世忠等人都相繼提升了一品。
而武植作為攻打西夏的領頭人,也得到了宋徽宗的筆墨賞賜,黃金,綢緞,馬匹等物,同時冊封武植為鎮國大將軍頭銜。
他已經是宰相,這些官職只是一種榮譽,所以宋徽宗還決定賞賜武植。
他左思右想,乾脆直接冊封武植為西川路節度使。
這個西川路,是西夏改名,以後是大宋的路行政區。
武植這個節度使和別人不一樣,被宋徽宗特批擁有管理當地軍事,一切政務的大權。
這在朝堂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這不是封地,卻也是一個小國王了。
北宋建立之初,節度使的權力很大。本身北宋就承襲了五代時期的舊制,所以很多東西都沒有來得及改。
起初北宋的節度使除本州府外,還統領一州或數州府,稱為支郡,轄區內的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