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蔣門神事件!三更!
雨景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蔣門神事件!三更!,穿越武大郎從賣餅開始,雨景天,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植在系統中購買了製鹽秘方。
對於製鹽,他作為現代人也懂一點,只是購置秘方領悟能瞭解更多。
他毫不猶豫花費三十點購買秘方。
領悟之後,果然比他所瞭解的更全面。
說來,宋代對鹽非常嚴格,期望透過對食鹽的壟斷來降低中間銷售成本,進而增加國庫收入。
事實上,這種制度不僅沒有改善宋朝拮据的狀況,相反還導致了私鹽的不斷興起。
壟斷經營的後果就是官鹽價格昂貴,普通百姓負擔不起,且鹽質低劣。
私鹽販為了增強大家的購買需求,也為了與官鹽競爭其價格往往比較便宜,質量也比較好。
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百姓對食鹽的需求,特別是一些生活貧困的百姓,可以花費少量的銀兩買到高質量的食鹽。
另外,官鹽的銷售點也有限制。
它們大多設定在人口密集的繁華街區。
這樣對邊遠地區或者鹽產地產量不足的人來說,買鹽極不方便。
私鹽販子往往沿街叫賣,滿足了百姓的需求,方便百姓購買食鹽。
而武植就是要生產一種既好,價格又不會高太多的鹽,從其中謀取暴力。
接下來。
武植讓趙三帶幾個人去附近一座山腳撿了一些鹽礦石回來。
然後又買了一些東西。
所有材料齊全後,武植便開始製作。
他臨時租了一個獨立房子,在其中用鐵鍋,點柴火後將鍋中裝滿水。
高溫煮礦石。
不過煮出來蘊含一些毒氣。
還需要解析蒸發,即便如此也不能直接用,還需要經過工藝過濾,用滷水繼續蒸發取裡面的精鹽。
除此之外還要進行蒸餾操作和解析精鹽。
掌握不了技術,這就很難。
掌握了技術真不難。
到天色暗下來的時候,武植就弄好了。
大概十斤左右。
這些鹽值不了多少錢,武植主要是試驗效果,看了一下武植覺得沒問題,才開始大量製作。
孟州附近的一塊荒廢山都是鹽石,沒人管這些廢石頭。
武植打聽過,山是附近一個大商人名下,他們不會弄這些東西,對他們而言沒什麼價值。
而孟州製鹽材料很多,那地方礦石並非十分好,想要提煉武植這樣的鹽沒有這個技術,所以作用不大,屬於荒廢的礦山。
這幾天武植製作了上千斤。
一斤接近四分錢,至少價值四百兩。
這可不少了。
如果大量生產就是幾千兩,甚至可以達到幾萬兩。
鹽是生活的必需品,宋代也有很多私鹽販子和鹽官勾結一起賺錢。
武植這種行為也是冒了一些風險,不過他製作出來的鹽屬於精鹽,即便價格稍微高一點也很好賣。
試驗之後,武植便讓趙三找了孟州的私鹽商人。
私鹽商人看到武植製作的鹽,剛開始不以為然,只是看上去似乎不錯,又品嘗了一口後販子雙眼充滿了震驚。
私鹽販子:「這種鹽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這,這比孟州市面上的鹽好幾倍啊!」
最後這批鹽直接被收購了。
私鹽販子還告訴趙三可以長期合作,他能出比市面上高兩分的價錢。
錢倒是小事,卻是讓武植看到的確有賺頭。
如果大批製作,也是發財的路。
不過武植也不敢將動作弄的太大,做大了會讓人查出端倪,這樣一來難免是一個把柄,或是被蔡京抓住。
但路子找到了,鹽做的好一年積累下來是天文數字,堪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