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裡有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論道(上),重生之權貴,缸裡有米,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時無疑是石破天驚的觀點。夏小洛自顧自地說:“第一要發展民營經濟,也就是私營經濟。”
眾人神色各異,而有其中幾個見小子如此大放厥詞,已經快要坐不住了。
夏小洛下面的話更是石破天驚:“第二要搞活國有企業,對那些資不抵債,經營不善,沒有市場競爭力的國營企業,要儘早改制。至於如何改,我認為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國有企業改革,仍然是以改善政府部門和企業間的關係為主,從放權讓利到承包制,各地政府和經營者常識了無數種改革的方法和模式,但卻始終沒有觸及最致命也是最敏感的產權制度變革,企業的產權關係依舊不明晰,工人當家做不了主,廠長有權不落實,企業盈虧不負責。這樣的企業怎麼可能贏利?我看啊!讓搶救無望的企業安樂死,紅事白事一起辦算了!”
這一席話說下來,所有人都沉默了,整個包廂都鴉雀無聲,假若此時要有一根針掉下來,恐怕都可以聽得見。
這句話在當時顯得很是離經叛道,對眾人的衝擊也是不言而喻的,為何?因為在1989年下半年起,左派的思想佔據了整個中國的主導地位,經濟形勢動盪,加上蘇聯和東歐地區政局的持續惡化,使得意識形態的爭論變得十分敏感。
一些人士擔心私營經濟過度發展最終將造成社會主義“變色”。當時,針對改革的質疑從四面八方射來。那些密集的連珠炮似的批判文章滿天飛,這是在“文革”結束後十分罕見的現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