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大明國師,西湖遇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裡,譬如一年吧,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大明的出口金額大過某國的出口金額,或大明的進口金額少於某國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大明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某國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

朱高燧第一次開口道:“那也就是說,對於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我們俗稱‘佔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了虧’的一方。”

姜星火點點頭,說道:“便是這個道理,完全可以這麼看,因為貿易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淨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淨付出了錢。”

解釋清楚了概念,至於大明為什麼會順差,反倒沒人疑惑了。

世界第一強國跟你開玩笑的?

“所以如果具體縮小到一次貿易,順差的部分,完全可以讓對方用糧食來作為支付結算的物品,如此一來,黃尚書覺得手工業品透過海外貿易增加的經濟總量,還是不能吃不能喝的賬面數字嗎?”

那這樣的話,邏輯就成了:

農業→獲得糧食

手工業→貿易順差→獲得糧食

黃福與蹇義面面相覷,姜星火要這麼搞,那確實把糧食帶回來了,你甭管是大明生產的稻米還是日本、占城生產的稻米,不都是一樣吃?

“糧食乃是國家根本,怎可依賴於海外貿易?番邦之國非我族類且不沐王化,若是經常貿易逆差,大災之年不出口給大明糧食又該如何?”

朱高煦忽然冷不丁冒出一句:“大明掙這麼多順差,難道都堆在府庫裡嗎?大明的水師是幹嘛的?商船能海外貿易抵達的地方,軍艦就無法抵達嗎?”

黃福:“.”

蹇義:“.”

但尚書畢竟是尚書,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蹇義道:“那若是大災之年,外國也沒有糧食呢?威逼恐嚇或出兵明搶都搶不來怎麼辦?而國內的大明子民,如宋朝一般都去從事商業,農夫數量減少,糧食產出減少,到了彼時豈不是又有社稷傾頹之險?”

這就是為槓而槓了。

不過既然是政策推演,那麼自然要考慮到所有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槓一點倒也無可厚非。

這時候不能提儲備糧,因為這東西姜星火在常州府就見到了,太平年歲久了根本不靠譜,朱元璋又不是沒想到過這種事,可常平倉還不是被盜空了?

而且如果扯了儲備糧,那就會陷入到“若是大災持續多少多少年”又該如何的問題裡。

你說要是連年災害,不搞海貿外貿易,沒人從事工商業,國家一樣頂不住。

那他就會說,伱怎麼知道如果絕大多數人口都從事農業,到時候頂不住?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在農業時代,沒有大規模普及化肥、除草劑、收割機等產物,單位土地的產出確實跟勞動力投入的數量有關係,越精耕細作,畝產量就越高,你別管浪不浪費人力,你就說是不是這麼回事吧?

這一點是事實,姜星火是無法否認的。

所以從一開始就要在“儲備糧”這個岔路口繞開,另尋他途。

“方才說貿易順差用糧食結算,其實是為了短期內保障因為海外貿易而進行的人口轉業不影響大明的糧食總量,但實際上,糧食的問題,大明三百年內是不需要發愁的,而三百年後如何.太祖高皇帝的制度過了三十幾年都未見得合‘時’,諸位又何必擔心呢?”

姜星火此言一出,猶如一顆石子投入了湖面,奉天殿內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需要發愁糧食?這怎麼可能?”

“廷辯之上,國師不可妄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