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2章 講學,大明國師,西湖遇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火焰,彷彿在看一件稀世珍寶,而非學識淵博的學術大老。
而且,眾人的議論聲音壓制得很低,絲毫不敢喧譁。
畢竟,國子監乃是重地,也有禁止大聲喧譁的條例,平時沒什麼,但如今特殊時期,他們這些人若是吵嚷喧譁被人抓了典型,絕對會吃不了兜著走。
但不知為何,長長的隊伍卻忽然停了。
原來是孔希路駐足在了一塊石碑前。
這是朱元章在趙麟事件後,頒行了《趙麟誹謗冊》和《警愚輔教》兩本冊子還不夠,還親自召集全體監生訓話,然後把講話稿刻在了這座石碑上。
老朱都是大白話,但委實是聽著就能起到警示作用。
“任學生每聽著:先前那宋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循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近年著那老秀才每做祭酒呵,他每都懷著異心,不肯教誨,把宋訥的學規都改壞了,所以生徒全不務學,用著他呵,好生壞事。
如今著那年紀小的秀才官人每來署著學事,他定的學規,任每當依著行。敢有抗拒不服,撒潑皮,違犯學規的,若祭酒來奏著任呵,都不饒,全家發向煙瘴地面去,或充軍,或充吏,或做首領官。
今後學規嚴緊,若無籍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貼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若先前貼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呵,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遷發煙瘴地面。欽此!”
孔希路看著石碑笑了笑,並沒有發表任何觀點,他隨後繼續邁步前行。
國子監內,眾人徑直朝講學堂而去。
途中遇到幾個國子監的學生,看到孔希路後紛紛作揖示禮。
這讓孔希路頗為享受,臉上始終掛著溫文爾雅的澹笑。
而國子監的學子們也對孔希路頗為尊敬,甚至有些崇敬。
這些國子監的學子雖然大多數是普通讀書人,但他們的父母有的卻是有見識的,而孔希路身為儒學泰斗,他們平日裡也會從長輩嘴裡得知,洪武年間孔希路代表儒家力壓佛道兩家的種種傳聞。
因此,孔希路的名氣比起其他著名人物,也不遑多讓。
不多時,眾人抵達正義堂的講學場所。
已經有沒去門口迎接的人提前站好位置了,他們或坐在椅子上,或站在後面。
這些人年齡各異,儒學水準也很不均衡。
當然,即便他們的學問再高深,對於孔希路這位成名已經的儒學泰斗來說,也是小孩子過家家。
孔希路只是輕掃了一圈,便在講臺前找了張桌桉,坐在桌桉後的椅子上,閉目養神。
半晌過後,講學堂裡的學生都陸續到齊,整個大廳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而後孔希路徐徐睜開眼睛。
“子路曰:衛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日: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語出《論語》子路第十三,滿堂啞然。
非是這段話有什麼特別的,而是隻要稍稍對儒學有所瞭解的人,都能明白孔希路所講的東西,是在指什麼!
這已經不是暗指了,而是公然表態。
這個故事便是說,子路問孔子,衛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
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分,君子對於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採取存疑的態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