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8章 預熱,大明國師,西湖遇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造詣深邃而思惟嚴密,加之訓迪後學,諄切不倦,因而四方學子紛至沓來,稱他為“仁山先生”。
金履祥後,弟子許謙繼承了其衣缽,隨後金華學派傳到了許謙的弟子範祖幹,也就是剛才浙江監生所提的“純孝先生”手中,朱元章曾經向其請教過治國的道理,在洪武年間是有名的碩儒,不過距今已經亡故了二十多年了。
作為如今明初理學界最重要的學派分支之一,金華學派閉關多年的掌門人都被請來親自出動,理學界對於這次擂臺賽的重視,可見一斑。
事實上,汪與立也是跟高遜志一樣,是公認只要出面,就要被選上去的人。
此時,那幾名金華學派的弟子正簇擁著汪與立,沿著街巷往前面走去。
汪與立在一塊大石前停下腳步,轉過身來,面朝著前面的一人作揖施禮。
“高太常。”
高遜志同樣還禮,而後為汪與立引薦了身邊的曹端。
汪與立的眼眸中閃過一絲驚訝,他已經聽說了曹端溫茶敗徐老的故事,沒想到北方學術界竟然出了如此了得的一位人物。
要知道,自從完顏構建炎南渡以來,儒學便是南極重、北極輕,北方燕雲、兩河等胡化的地域就不說了,即便是關中、河南,也是文脈盡毀,數百年都沒振作起來,反倒是南方,文脈猶存,雖然理學在元朝有些衰落,卻依舊有不少學術上能挑大樑的人物。
在大明洪武開國確立理學作為官學後,南方的各大學派都開始了重新崛起,這也使得南方學術界隨著一次次科舉,在廟堂的影響力不斷擴張即便是有“南北榜”後的政策調整,如今的北方學術界也已經沒落了,別說像曹端這樣能夠力壓群雄的人物,就是拿得出手的大儒都屈指可數。
汪與立拱手道:“後生可畏。”
曹端連忙躬身回禮:“前輩贊繆,晚輩不敢託大。”
“呵呵,好一個青年才俊!”汪與立爽朗地笑道。
三人互相寒暄一番,便一同往前走去。
“拜見諸公。”
致仕的高官和學術界的大儒們紛紛側過身避開,一個個面色凝重地還了禮。
高遜志環顧四周,朗聲說道:“今日乃是道統之爭,吾等雖學識淺薄,但卻欲奉獻綿薄之力,若對吾等三人代表理學界出戰有意見者,現在還可及時提出。”
聽著高遜志康慨的陳述,眾位大儒沉默不語。
片刻後,才有一位前翰林院編修輕咳一聲,道:“高太常,茲事體大,非同尋常啊。”
這是還在提醒高遜志,怕曹端關鍵時刻掉鏈子。
高遜志似乎沒聽懂,他抬起了頭:“義之所在,不得不往。”
這位前翰林院編修皺起眉頭,似乎想勸說些什麼,但最後還是沒有說話,因為在場不乏聰慧之人,很快就看透了其中的含義。
在場都是飽讀詩書的人,對高遜志的話,自然心知肚明,不禁面面相覷。
今日第一場就是“義利之辯”。
何為義?
義是孟子思想的中心,強調理想,強調在不同的境遇下能做到以義為本,確立捨生取義的人生目標。
而道統,無疑就是這些理學家不得不維護的“義”。
義之所在,曹端賭上一切來維護,不僅是“不得不往”,更是“非往不可”。
而從事功源頭的王安石,到二程,再到繼承二程學問各一部分的朱熹和陸九淵,都重視義利之辨,宋儒受到孟子義利觀的影響,希望將義利問題作為道德修養的標準,從而能夠恢復三代之治,重建合理的廟堂秩序。
放在今天的變法之爭的背景上,更顯得矛盾尤為尖銳。
此次辯論,爭辯的不僅僅是學術,更是廟堂未來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