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8章 與共【7k大章求月票!】,大明國師,西湖遇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火復又看向張安世,說道。

“就按我之前教過你們的排炮跨射。”

見上至柳升,下至朱勇、徐景昌,都有些猶豫的樣子,姜星火明白了他們的意思。

他們不是不懂姜星火的安排,而是心裡沒底。

所謂排炮跨射,便是以火炮的彈幕來隔斷白蓮教叛軍主力和混入百姓的前鋒,而新式輕型青銅野戰炮足足運來了數十門之多,足以形成排炮跨射,如此一來,這樣哪怕白蓮教叛軍混進了百姓堆裡,也是孤立無援的狀態,就造成不了什麼危害了。

而這種戰術,在這個世界,毫不誇張的說,是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

為什麼?

因為在姜星火指導發明的新式輕型青銅野戰炮發明、列裝出來之前,以前的大炮都是笨重的,固定到城頭幾乎不可移動的。

即便是有人移動過大炮進行野戰,也沒人在戰鬥裡組成炮群,進行彈幕隔斷。

原因很簡單,火炮跨射形成彈幕隔斷,需要兩個基礎前置條件。

一是齊射,二是速射。

以前的大炮首先是炮管造的稀爛,一個炮彈打一百次,一百次能落在不同的、散佈範圍極大的點上,其次是缺乏相關的炮兵幾何學知識,如果炮彈打的東倒西歪組成不了彈幕,就壓根談不上阻斷;而速射則是根本做不到,因為洪武時代的火炮普遍是大口徑的鐵炮或石炮,裝填速度堪稱慘不忍睹。

所以,從來都沒人用過的戰術,第一次拿到戰場上,誰心裡能有底?

“走,先去炮營看看火炮。”

炮營離得並不遠,這些火炮都是柳升他們的看家寶貝,自然珍貴得很。

炮營這兒,雖然只有一個千戶的兵力,但卻明哨暗哨,佈置了不少。

“校長好!”

一名穿著牛皮甲的軍校生跑了過來迎接。

“開啟倉庫,臨戰前查驗一下火炮。”

姜星火掏出了自己的腰牌遞給了他,走完正規程式後,被儲存在臨時倉庫的數十門火炮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姜星火給兵仗局的技術指標,是參照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軍事變革湧現出的經典輕型青銅野戰炮,也就是1628年“克來恩·德拉克”型輕型加農炮。

事實上,古斯塔夫軍事變革裡,首先野戰炮就是需要考慮輕量化,這是炮兵改革的重要標準之一,如今被姜星火提前二百年搬出來,以大明的技術,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這種火炮是三磅青銅炮,通常被稱為軍團炮。

該炮原尺寸為長度1225毫米,口徑78毫米,炮管\/口徑比約16,重三百斤到四百斤,含炮車的重量則為六百斤,現在換算成明制的度量衡,造出來產品跟原型區別也不大。

通常會由兩匹馬牽引,只需兩名炮兵操作即可,可以發射兩種最常見的彈藥(實心彈丸、霰彈),實心彈丸能打八百到一千米,霰彈能打二百米。

之所以這麼輕,是由於銅炮延展性好,炮管可以造的比鑌鐵炮更加的輕薄且堅韌,跟洪武時期以鑌鐵或石頭所鑄成的大將軍炮動輒數千斤比,明軍新列裝的青銅野戰炮,可謂是做到了全面“瘦身”。

這便是說,純銅當然是很軟的,不適合製造火炮,但是新增正確比例的錫(91%的銅和9%的錫)可以產生一種堅韌的合金,也就是俗稱的炮銅,即鑄炮用的青銅,炮銅比純銅純錫都要堅硬,而且熔點略低於純銅但遠高於純錫,鑄造出來的炮,重量也比鑌鐵炮要輕得多得多,只有數百斤重,完全可以做到用騾馬快速野戰機動。

不要小瞧這一點,騾馬化的快速炮兵部隊,放到一戰都不落伍,只是炮不同了而已。

除此以外,銅炮優點多多,譬如由於銅元素要比鐵元素更穩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太監:我在皇宮如魚得水!

孤寂星河

大乾人皇

筆耕不輟小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