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5章 談判,大明國師,西湖遇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25章 談判

碧波盪漾,一艘烏篷船飄蕩在河上。

“客官,這裡就是米店了。”

撐船的老叟指了指前方的碼頭。

碼頭附近,往來著扛著沉重的米袋行走的力夫。

“嗯。”

船艙內傳來一聲澹漠的回應。

姜星火還是一副高冷貴公子的偽裝,踩著滿是青苔的石階走上岸,身後烏篷船隨著竹篙的輕輕一點,盪漾開的波紋頓時碾碎了水中的春日。

他沒急著進米店,而是跟王斌在不遠處的沿河茶攤坐下。

他對面坐著兩個中年人,此時正在聊天。

“你說這一天天的往裡扛米,米價什麼時候能降下來啊?雖說知道有米,即便是惜售,咱心裡也不慌,總比災年沒米強,可終歸是有些太貴了。”

“誰知道呢,不過府城裡的人家,這些年吃商貿這碗飯,家裡多少還有些富餘,米價貴一些,也不至於餓死,我可是聽說,鄉下的親戚,有不少都活活餓死了!”

“怎麼可能?不往鄉下運糧食嗎?再者說,鄉下自己屯的糧食呢?”

“暴雨初歇,聽說過兩天還要接著下雨,現在各大糧商,用水路往城裡搶著運糧食屯起來高價賣都來不及,怎麼會浪費運力走陸路往鄉下運?糧食又不愁賣。”

兩個中年人結賬走了,偌大的茶攤上只剩他們兩人。

姜星火了然地搖了搖摺扇,這便是鄉下有錢買得起貴糧的,多半家裡不缺糧食也不缺進城搶購的門路、運力,而鄉下急缺糧食的,偏偏買不起貴糧,也沒有門路進城搶購糧食,只能等死了。

換言之,這些鄉下農人,這些本來的糧食產出者,就是不是城裡大糧商的目標客戶。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他路過的青萍泊附近幾個村莊,會出現那種缺糧到鬻子而食的慘狀。

“還是不對。”

王斌壓低了聲音疑惑問道:“那官府常平倉的救濟糧呢?鄉下自己屯的糧食呢?”

“這就是我說的貓膩。”

兩人臨水而坐,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繁華的水路,呈現出紡錘形的輪廓,而正是由於為了滿足更多建築臨河而建的需要,沿河建築普遍開間較窄,背河面街,形成‘街-房-河’的佈局,所以他們這裡其實相當隱蔽,處於米店後門和河的中間位置。

彷若正常對話一般,姜星火輕聲道。

“官府有常平倉,常平倉的邏輯跟這些逐利的糧商不一樣,太祖高皇帝規定,遇到災年,不惜陸運成本,官府必須開倉平抑糧價或者借給農人糧食。”

“餓死人,就說明常平倉失效了,為什麼失效?”

姜星火冷笑一聲。

“答桉不過是兩個,要麼官府效率低下還沒來得及發所以釀成慘劇,要麼裡面的糧食,被人貪了,壓根發不出來。”

回想起在鄉下看到的種種慘狀,攥著摺扇,姜星火用最輕的聲音,說出了最狠的話。

“若是後者,本國師定然要這常州府的官場,血流成河。”

王斌神色一凜,他相信國師一定是說到做到的,但王斌又想到另外一點。

“那鄉下自己屯的糧食呢?去年不是災年,建文朝也確實給江南減了稅,按理說應該屯下來糧食了,若是自己有糧食,想來也不至於餓死人。”

“如果是前者,那麼有可能是被士紳、糧商在秋糧價格賤的時候,稍稍出高價收走了,囤積起來等災年更高價賣。”

“如果是後者,那麼就是被官府徵收走補常平倉的窟窿了。”

“究竟是哪種,一查便知。”

說罷,姜星火起身,給茶攤的茶博士結了茶錢,隨後走進米店正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太監:我在皇宮如魚得水!

孤寂星河

大乾人皇

筆耕不輟小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