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大明國師,西湖遇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和,你師父派你來的?快呈上來!”
朱棣聞言精神陡然一震,立即招呼了一聲。
來者非是旁人,乃是內官監太監,也就是後世熟知的三保太監鄭和,只不過此時尚未改姓。
作為道衍大師的關門弟子,馬和是菩薩戒弟子,法號福吉祥,常擔任道衍與朱棣之間絕密資訊的溝通任務。
朱棣伸手接過了道衍所寫的奏疏。
“陛下,臣思慮良久,若限制諸藩不致為國之患,唯兩策也......”
朱棣看了一遍奏疏上的內容,一開始臉上的陰霾愈發濃厚,卻又漸漸消失不見,轉而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
“好,朕知道了。”
馬和恭敬地低著頭,聽到朱棣的話後,眼皮抬起偷瞄了一眼朱棣的神色,便又飛快地垂下了腦袋。
“你先退下吧。”朱棣擺了擺手。
馬和躬身退出了大殿,並順手掩上了殿門。
道衍所謂的兩策,偏於陰損,但確實是解決未來大明財政被宗室壓垮的好辦法。
第一策,是藩王活動限制的改革。
道衍建議朱棣,把朱元璋時期的藩王活動限制進行部分改革,在朱元璋時期,藩王無詔不得離開封國,因此如果沒有特殊事件的發生,那麼諸藩與皇帝很可能很久很久都見不了一次面。
而道衍指出,朱棣可以宣佈正是因為天家之間不能常見,感情淡薄,因此才會導致建文帝很容易就受到了奸臣齊泰、黃子澄的蠱惑,對自己的骨肉親人痛下殺手。
吸取了這一教訓,皇帝才打算改革這一制度。
這些被剝奪了護衛的空頭藩王依舊是無詔不得離開封國,但皇帝應該每年輪流召集一定數量,如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藩王及其子嗣入京,與天家親睦。
——當然了,這只是表面上的說法。
道衍的真實目的則有些陰損,實在是上不得檯面。
其一,讓藩王無法長時間待在封地,藩王不在封地經營,當然造反就無從談起,從根源上杜絕了某些藩王做大到尾大不掉的可能性。
如果真有哪個藩王膽大包天,想要來一次王上加白,那皇帝只需要等他進京的時候,找個由頭讓他意外身亡就是了,什麼酒後墜水、馬車失控、招娼暴斃......辦法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如果這個想造反的藩王不進京,那就更好了,朝廷可以直接名正言順地討伐並消滅。
其二,藩王只要進京,那總會有不規矩、行不法事的,即便是藩王能管得住自己,又能管得住自己帶來的子嗣、僕從嗎?
總會有藩王子嗣去秦淮河上消費時與人爭風吃醋,總會有王府惡僕狗仗人勢把封地那套搬到南京城來。
如此以來,如何定奪全都看皇帝的心情和需要,削藩削俸都是一念之間的事情,諸藩自然戰戰兢兢。
至於朱元璋定下的御史不得風聞藩王過錯奏事,否則以離間天家親情論處。道衍的意思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貶了御史回頭再給他升官,只要做一次,大家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諸藩手上無兵,僅與子嗣僕從入京,如果限制總人數,只要控制在數十人規模,哪怕諸藩聯合起來,也無法在京城發動任何叛亂。”
朱棣繼續看了下去。
第二策,是不再設定最低宗室等級,同時只給藩王加少量俸祿換取兵權。
本來,之所以在九代以後宗室供養才會壓垮大明財政,是因為宗室繁衍到第九代,人口基數乘以奉國中尉的最低俸祿二百石,最後得出的結果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道衍乾脆採取了釜底抽薪的辦法。
大明的宗室等級,分為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