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摸的北冥胖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訓練,大元權臣,可以摸的北冥胖魚,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古代的時候,一打仗就說什麼旌旗招展,彩旗飄飄。並不是簡單的儀仗隊,而是在當時科技狀態下,軍事通訊的基本方式。士兵們就跟著自己的軍旗走就行,而指揮官則利用不同的軍旗來判斷戰場情況,並且同樣用不同的軍旗訊號,來命令相應旗幟的部隊,做出戰役戰術動作。

這是在古代沒有電子通訊設定的情況下,最快的戰場訊息傳播方式。畢竟,用眼睛看旗子的動態,從而判定下一步行動方向。那訊息傳播的方式,就是光速傳播啊。能不快嘛?

而不同軍隊的區別方式,就是旗子的顏色。中國軍隊基本的序列編制方案,幾乎很少有用數字來排序,絕大多數是方向:東南西北中。旗幟也是對應著這五個方向,所以後來戲曲中經常出現的,所謂“五方旗”。

這東南西北中的旗子,是有固定顏色的,而且還對應著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別是:

右軍—東方—藍—五行屬木;

左軍—西方—白—五行屬金;

後軍—南方—紅—五行屬火;

前軍—北方—黑—五行屬水;

中軍—中央—黃—五行屬土。

李續的敢戰軍,隸屬於漢軍衛的戰鬥序列名冊之中。而漢軍衛屬於東路軍的後軍,所以旗幟是紅色的。

按照傳統,上面還有特別標識。一般中國人是按照二十八星宿來編制部隊序列。每個方向會有七個序列番號。恰好敢戰軍按照序列,為南方的翼宿。

翼宿旗幟,也就是翼火蛇旗:大紅色的倒直角梯形的旗面,周圍還有一圈紅色的火焰形狀旗邊,中間繪畫著一條身形彎曲,口吐火紅色信子,張著血盆大口,露出滿嘴毒牙的綠色大蛇——翼蛇。

在旗幟的右上角,還有翼宿星的二十一個星星組成的形象圖。(見本頁後面的彩蛋頁,有這副翼火蛇旗的繪製圖)

其它部隊則是按照不同顏色的來安排,並且根據旗幟的大小、形狀來區分他們的級別。

比如,伊思馬忽的前營,就是黑色的方形旗面,旗子周圍有一圈紅色的火焰旗邊,代表著這支部隊是一支隸屬於後軍的前營先鋒部隊。

同樣,石樓的左營為白色旗幟;老的沙的右營為藍色旗幟;霍文淵的後營為紅色旗幟;韓渡的中軍營為黃色旗幟。

他們所有的旗幟都是正方形,帶有紅色火焰旗邊,並且在旗子的左上角繡著一個小號的綠色的翼蛇標識。

再往下,各個營頭兒也分前後左右,但是就不再按照顏色區分,而是加了個區分前後左右各分隊,不同顏色的飄帶,而且旗面也變成直角三角形,旗邊同樣有紅色的火焰標。

再往下的十人隊,就是一面等邊三角旗幟了,而且沒有火焰旗邊,也沒有任何標識,就直接綁在在牌子頭兒的長槍上。

有人就問了,夜晚看不到旗子,怎麼辦呢?

有燈籠啊。到了晚上,各部隊就基本不能分散行動,而是要聚在一起,跟著本部隊顏色的巨大燈籠,緩緩前進。

帶燈籠的旗幟叫做五方高照旗。旗杆上面為十字型鐵架子,頂端有長矛或者木葫蘆裝飾,兩端高掛不同顏色的竹編燈籠。

因此在古代,能做到夜間急行軍突襲敵人,都說明該部隊強大的組織力和戰鬥力。比如蘇定方夜襲東突厥、李愬雪夜入蔡州都成了被傳唱千百年的經典戰例。

旗幟發下去了,很多新加入朝廷大軍的部落軍士兵,看到自己部隊的軍旗發下來,再加上穿上了朝廷侍衛親軍才有的精緻鎖鏈漆皮甲,那種興奮之情,早就安耐不住,然而他們只是稍微騷動了一下,就儘可能的保持著軍人該有的紀律性。這讓李續感到非常滿意。

草原民族基本上都是軍民結合的,他們從小就在放牧狩獵的生活中,被灌輸了各種軍事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濟南府穿越實錄

醉可樂

大元權臣

可以摸的北冥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