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摸的北冥胖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章 謀劃,大元權臣,可以摸的北冥胖魚,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續去工匠營,很失望。

原本以為會很先進的各種火器,原來就只有那麼寥寥幾種:火蒺藜、火箭、火銃、火紙鳶和一些炸城門的炸彈——其實就是火藥罐子。

李續把那個比鵝蛋嬰兒腦袋還大一些的鐵疙瘩握在手上,掂量了一下,發現死沉死沉的。其實這是守城用的,所以做的比較沉,為了殺傷力大一些。但是讓士兵手丟擲去,就很困難了。

李續覺得,這東西都不用點燃了上面的引信,直接綁上繩子,掄起來當流星錘都合適了。

等會,綁在繩子上?

他突然想到自己麾下的那幫部落來計程車兵們,基本都是牧人出身。所以,其中大部分人肯定會使用投石索。當地也稱炮兒石或者炮肚子。這種東西,是為了遠距離驅趕和指揮頭羊,讓它不要帶著羊群跑遠了的。甩石頭屬於牧羊人的必備技能。

李續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召集軍隊中會使用炮兒石計程車兵,組成原始擲彈兵。讓他們將點燃的火蒺藜,甩入敵軍之中。只是這東西太沉了,需要改進一下,反正不能用鐵殼。

在答應了工匠營指揮使薛帖木兒,去“樂園”五次免費頂級服務的條件後。薛帖木兒同意可以破例給李續的敢戰軍,改進和製作只有比手掌再大一點的“火蒺藜”,重量保證在5斤以內。

拿到好處的薛帖木兒,拍著胸脯保證,10天內肯定能做出來100個。

之所以這麼快,是因為之前他和他的工匠營,曾經做過這種樣式的火蒺藜。然而朝廷覺得體積太小,重量太輕,殺傷性不夠,所以非讓他們,改成鐵質的,而且有西瓜那麼大的火蒺藜。說是守城的時候,哪怕炸不死人,也能砸死人。

李續發現看到薛帖木兒說到這裡,明顯欲言又止。猜想否定他的人,八成就是自己的舅舅。

其實,這東西製作起來並不難。火蒺藜的外殼改由更加方便製作的粗陶製成,外面再塗上一層保護性的黑釉;外形意做成有很多尖刺的蒺藜的樣子,這樣爆炸了之後,那些崩飛的尖刺還可以殺傷敵軍士兵;在蒺藜狀的外殼裡面塞上火藥,安上一個引信;在火蒺藜的另一端,綁上一根長麻繩。用的時候,點燃了引信,牽著麻繩的一端,掄起來,最後甩到敵軍人堆兒裡就行。只是以往殺傷性不強,尤其是面對身穿甲冑的敵人士兵。

李續也給了他一些改進的意見,比如,外殼的尖刺部位,可以埋入一些生鏽的鐵片。這樣,對於穿皮甲的敵人,也有一些殺傷力。而且生鏽的鐵片打入人體後,還能讓對方感染。

當然,生產新的武器,是需要批文的。這個對於別人很困難,但是對於李續來說,就是找舅舅和副元帥伯顏不花籤個字,自己去中軍大帳蓋章備案的事兒。所以薛帖木兒甚至都沒跟李續強調這個很重要的手續,就同意幫他弄了。

後來李續看了火銃、火箭,發現並不比後世過年放的煙花強多少,唯一不同的就是,噴出去的不是煙花,而是鐵砂。

火銃很沉,裝一管藥,對面都能射三發箭了。而且射程竟然還沒弓箭遠。唯一的優點就是散射面很大,適合守城的時候,當原始霰彈槍用,一噴就一片。就這,最多噴20次,就必須換新的,否則槍膛持續高溫,很容易炸膛。

至於其他的,更不行了。此時的火器,基本上還很原始。主要任務在攻守城池的時候使用。李續之前還想著的大量裝備火銃、改進火器的事情。現在看來,根本做不到。畢竟這裡面牽扯到冶金和化學等方面科技,不是自己拍拍腦袋就做到的。

之後,李續死皮賴臉的想要看火蒺藜的製作流程。結果卻被薛帖木兒嚴詞拒絕。

他只能乾坐在營賬中等待。一直等到太陽西斜,才看到薛帖木兒,只穿著一身粗麻布的衣服,光著兩條腿,赤腳穿著草鞋。從外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濟南府穿越實錄

醉可樂

大元權臣

可以摸的北冥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