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能貓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建設中的金坷垃化肥廠,資明,大能貓丶,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弘治十八年,金坷垃化工廠始建。

王資也過上了久違的起早貪黑的日子,每天巳時準點上班,未時準點下班,

在王資的計劃中,建設的第一種工廠就是化肥廠,優先建設化肥廠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化肥廠隨時可以改進成炸藥廠,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化肥廠能真正的讓大明人口再進行質的飛躍。

在王資看來,只有化肥的普及才能讓大明糧食的平均畝產熱值迎來真正的提高,

才能真正的讓大明產生更多人口的同時,減少人口中農業人口的需求比例。

大明這個國家中維持人口農業需求的人口比例越低,能被王資拉出來進工廠工作的人口比例就會越高,

王資手下的打工人就能越多,王資數錢就越開心了。

大明打工人好好幹,王資享福的日子在你們看不見的後面呢。

至於推廣化肥與化肥銷路方面根本不需要王資操心。

只要金坷垃化肥能確實有效的將畝產提高到一千八,各地掌握大量土地的世家、地主們,自然而然的會爭先恐後的搶購金坷垃。

王資也知道大明的自耕農是不可能買得起金坷垃化肥的,王資也不打算讓這些掙扎在溫飽線上下的人去購買金坷垃化肥。

在王資的計劃中:金坷垃化肥在大明境內推廣,導致大明總糧食產量提高,自耕農糧食產量不動,

可短期內人口並不能迅速提高到將所有農產品都消化的人口數量,最終必然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大明糧價飛速下跌,

糧食掉價後,以王資對大明徵稅官的瞭解,這些地方徵稅官肯定會及時調整徵稅方針,

將地方徵稅時收糧食的習慣改為只收銀子,

由於糧價的波動,大量之前勉強維持溫飽的自耕農為了在新糧價下滿足納稅標準,就必須要借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高利貸,最後賣地來償還高利貸,最終在高利貸的惡性迴圈下成為農奴或者流民。

成為流民之後,沒有收入來源的流民也只能進入王資的工廠打工,生產出讓更多自耕農失業的金坷垃化肥。

對於王資來說,一個完美的員工“招工”閉環就出現了。

只要金坷垃化肥廠能順利運轉起來,就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大明百姓進入工廠,讓大明進入工業時代。

至於被吹捧上天的土豆與玉米這兩種作物,王資也曾經考慮過是否要在大明全面推廣,

但在王資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不推廣這兩種作物了。

王資認為哪怕在大明全面推廣這兩種作物也沒有任何實際用處。

先說土豆,土豆本身是很充飢、很頂飽、畝產量也極高的一種農作物,但土豆也是熱值比很低的一種農作物,

等質量下的土豆熱值不及大部分傳統穀物的二分之一,甚至不及部分幾種特殊穀物熱值的四分之一。

土豆除了熱值比不高的這一缺點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土豆相較於華夏傳統穀物是一種極其不穩定的農作物。

原因就是因為土豆有一個致命缺點——易染病。

別說古代的原始美洲土豆了,就算是現代育種後的土豆,都有易染病這一問題,

現代土豆也是全靠農藥和科學的種植法、培育法,才讓它在人類餐桌上發光發熱。

考慮到大明朝的生物科學水平以及農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王資不相信大明朝能完全避免土豆流行病所導致的大面積歉收。

王資可不想大明全面推廣土豆後,來一場類似於愛爾蘭大饑荒的糧食危機。

愛爾蘭大饑荒下,短短三年內,土豆畝產量因為一種土豆流行病而暴跌至原產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如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農家小憨娃大志向

聽風問水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