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注
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注,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依然綽約掌中輕。燈前才一笑,偷解砑羅裙。
薄倖蕭郎憔悴甚,此生終負卿卿。
姑蘇城外月黃昏。綠窗人去住,紅粉淚縱橫。
讀來令人感慨,正所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若再給吳梅村一次機會,我想他大概不會再:固為若弗解者,長嘆凝睇。
最後,作者還是想在本文中給他們一個美好的結局,畢竟一生一世一雙人,才子佳人,郎情妾意,誰又願看勞燕分飛呢?
金陵歌舞,秦淮煙柳,無數兩情相悅的愛情,在大明神舟陸沉的烽煙中,悽慘收場。
這些秦淮名伎們最後的選擇,也各有不同。
柳如是、顧橫波隨夫入清。
李香君血濺桃花扇,在道痷之中,鬱鬱而終,臨死,還不忘勸身陷囹圄的侯方域堅定意志,不要降清。
卞玉京遁入空門,不願依附清之權貴。
董小宛隨冒襄隱居,同甘共苦至生命盡頭,顛沛流離之際,亦勸冒襄不要仕清。
寇白門以俠女稱,身居樓臺,倚門賣笑,卻暗中資助反清復明的抗清義軍。
比起柳、顧二人,李、卞、董、寇的氣節,更勝一籌。
對比洪承疇、范文程等屈膝投降的“大丈夫”之流,高下立判,甚為諷刺。
多鐸下南京,滿城勳貴跪地迎降,二十四萬大軍齊齊卸甲,不及殉國忠烈則罷,亦不如秦淮一二歌女。
商女尚知亡國恨,伯侯卻無濟時心。
樓臺煙雨,秦淮之戀,管中窺豹,足見王朝之衰敗,時人之多艱。
有感至此,千言難盡,拙見一二,遂成章節,見解異同,望有海涵。
借用才子王稚登寫給馬湘蘭的輓詩慨嘆:
歌舞當年第一流,
姓名贏得滿青樓。
多情未了身先死,
化作芙蓉也並頭。
最後,用清代文人周在浚的《秦淮古蹟》以結:
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
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