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迅速退去。

午時末,明軍全軍退還袁溪西岸立寨休整。

首戰金牛鎮失利,翁之琪火速向咸寧發去了戰報。

一戰損失三千餘人,以他們兩部的兵馬,斷然沒有攻破金牛險地的希望了。

韃子精銳,準備充足,非重兵難克。

......

黃岡。

金聲桓得知大治被攻破,副將湯執中全軍覆沒,戰死城中,又驚又怒。

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韃子以黃岡為餌,引誘他來攻。

於是,金聲桓當即召副將王得仁,命其領軍兩萬,立刻回救大治。

王得仁領命,率軍渡江,於樊口登陸,準備南下回援。

可沒想到在樊口,大軍剛剛集結完成,遊騎便送來急報,有清軍兩萬,自西殺來。

王得仁大驚,火速整軍面西,準備迎戰。

敵軍自西而來,想來是應當是武昌清軍出擊,前來攻取樊口,以阻己方渡江。

兩軍忽然遭遇,清軍領兵的正是參領瓦爾喀,在接到陳泰的軍令之後,他親自率軍來攻樊口。

為了搶在明軍渡江之前趕到,瓦爾喀一路急行軍前來。

見明軍剛剛上岸,於是瓦爾喀下令全軍止步,原地歇息。

明軍的遊騎一定已經發現了他們,明軍主將必然不敢無視他們直接南下。

瓦爾喀並不著急作戰,只要將明軍吸引在此,目的也就達成了。

陳泰給他的任務就是牽制黃岡明軍,不得使其南下回攻大治。

王得仁見清軍按兵不動,便明白了清軍意圖。

可樊口重鎮,不容有失,要想放心南下,必須先擊敗這支韃子才行。

於是王得仁遣部將領軍三千,西出試探。

結果清軍以強弓硬弩射退,並不打算接戰。

這可把王得仁給難受壞了,戰又不戰,退又不退,令他也進退不得。

敵我兵力相當,他若是全軍壓上,即便得勝,也將無力南下進攻。

於是王得仁下令全軍暫駐樊口,先確保樊口不失。

他向金聲桓送去了信,請金聲桓再調一萬兵馬,接防樊口。

得知清軍來搶佔樊口,金聲桓意識到不妙,樊口若失,他這黃岡就成了江北孤城。

一旦清軍從別處調兵圍攻,他就會陷入重圍。

權衡利弊之後,金聲桓決定放棄黃岡,全軍南渡,屯戍樊口。

二十六日午時,金聲桓兵至樊口接防,與清軍對峙,王得仁遂得以脫身南下。

清軍參領瓦爾喀在樊口西北安營紮寨,準備長期對峙。

金聲桓亦在樊口布置防禦,做好了與清軍久持的打算。

王得仁令所部步騎兩萬向南急進,從樊口到大治有七十里路。

但大治以北,有鐵山為藩籬,距離樊口大約五十里。

王得仁於二十七日午後,率軍進至鐵山以北十里外。

夜不收的訊息很快傳回,鐵山之上,清軍大旗招展林立,人影幢幢,山體之上,壕溝縱橫,洞穴遍佈。

更有土牆柵欄,陷坑暗刺,幾乎整座山已經被清軍改造了一遍。

王得仁聽後,不禁頭皮發麻,這等防備,足以稱為固若金湯。

光靠他這兩萬兵馬,想要突破鐵山防禦,似乎不大可能。

但不死心的王得仁決定親自抵近偵察一番。

於是他便率親騎三百,來到了距離鐵山五里之外,尋了一處隱蔽地點,舉著千里鏡觀察起來。

果然如夜不收所報,山頂之上,遍佈守軍。

整個北坡,更山腰壕溝之前,更是重重阻截,幾乎無落腳之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