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那一刻,我也曾看見了百萬秦軍!
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九章 那一刻,我也曾看見了百萬秦軍!,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唯一遺憾的就是韓霖目前正在研究前朝火器專家畢懋康所製造的自生火銃還沒有進展,否則這支騎兵若是裝備了那不懼風雨皆可擊發的自生火銃,那戰力還可更進一步。
但自生火銃製造比較麻煩,許多資料已經遺失,再加上江浙一帶多用魯密銃,所以韓霖還需要時間去研究籌備。
王翦無奈,只能先給騎兵配掣電銃與三眼銃。
在戰場上,騎兵火器最多放兩輪對方就到眼前了,所以簡便實用才行,三眼銃這種老掉牙的東西,還真經得起實戰考驗。
放完了銃還能當近戰兵器用,所以明軍騎兵普遍配備。
至於魯密銃,乃是萬曆二十六年,由火器專家趙士禎改進魯密國火繩槍而成。
重約七八斤,長約六七尺,床尾有鋼刀,若敵人逼近,可做斬馬刀用。
《武備志》中說魯密銃最遠最毒,王翦曾親自試射,覺得十分不錯,就大量從兩廣與閩地採購,裝備到了秦軍之中。
踏羽營的無馬騎兵,人手一杆魯密銃。
再配合鷹揚車,野戰環結車陣迎敵,騎兵則進行遊擊。
王翦領精騎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席捲湖州府。
整個湖州府聽聞王師北進,紛紛倒戈相迎。
偽湖州知府更是嚇得自縛出城請罪。
王翦不費吹灰之力,便收下了湖州府城,在此駐軍,等候大隊趕到。
......
江陰。
清軍進攻江陰已近一月,但毫無進展,反而還損兵折將,丟盡了臉面。
議政大臣、固山額真葉臣已經抵達了敔山大營,正式接管了博洛、多鐸等部清軍。
多鐸和博洛已經帶著自己麾下的一眾將領灰頭土臉的離開了江陰,返回南京準備交接江南事宜,然後準備打道回京。
此時,整個江陰三十多萬清軍因久攻不克而士氣低落。
葉臣在接管之後,一邊對江陰圍而不攻,一邊整肅大軍。
將懷順王耿仲明調回南京駐防,又命人出使江陰,想要以江陰百姓數萬換回清軍副都統卓布泰與甲喇章京馬喇希的首級。
但被閻應元嚴詞拒絕,葉臣這一招可謂夠刁鑽,表面上用數萬百姓換回己方將領,彰顯自己仁德大義,實際上是想平添江陰人口,加劇江陰的糧食消耗。
閻應元識破其陰謀,狠心拒絕。
葉臣也不惱,就此作罷,開始將自己帶來的一班將領安插在各軍之中。
隨後便留下了鎮國將軍鞏阿岱領兵五萬駐紮在敔山大營,劉良佐領兵五萬駐守在常州府,固山額真漢岱領兵三萬駐紮無錫。
三部人馬從三面圍困江陰,葉臣則親率主力二十萬渡過運河,朝著宜興南下。
此時的葉臣還不知道,明軍已經先後發兩路大軍北上,準備圍剿他們。
一路張國維部十三萬精銳自嘉興府兵進蘇松,另一路則是朱常淓親率的十萬秦軍自湖州兵進常州。
兩路大軍沿太湖東西兩岸劍指清軍主力。
江陰城。
多日鏖戰,江陰死傷慘重,城中的河水都已經被充斥著血腥味。
城中存糧幾乎耗盡,這兩日,闔城上下,從巡撫熊汝霖到下面計程車卒,都是一日一餐。
主街上,閻應元正陪著熊汝霖四下巡視。
內河邊的楊柳,白花花的一片。
走近一看,才知識樹皮已經被人扒了去。
面色蠟黃的熊汝霖伸手在樹上摸了摸,一瞬間彷彿蒼老了許多。
“唉!百姓何苦!”熊汝霖仰天悲憫道。
“撫臺,還是殺馬吧!”閻應元心中煎熬道。
“萬萬不可!”熊汝霖堅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