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花馬劉驚聞楚歌
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 花馬劉驚聞楚歌,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望著城頭閻應元那高大的身影,劉良佐徹底絕了勸降的念頭。
“皕亨兄,明日再見,便不死不休了!”劉良佐說著,從身邊的親兵手中拿過一個瓷碗,解開酒囊,倒了滿滿一碗酒。
陳明遇見狀,也趕緊倒了一碗酒,送到了閻應元手中。
劉良佐舉碗遙敬城上。
閻應元端酒回敬。
“告辭!”劉良佐摔下酒碗,調轉馬頭離去。
城上,笙笛蕭鼓大奏,楚歌轉曲長吟。
時,天無纖翳,皓月當空,清露薄野,劍戟無聲。
一名城弩機師操鼓胡琴,歌聲悲壯,遍響清軍大營。
劉良佐回到營寨,見各帳人影皆坐,竟無一人入眠。
帳中時有怒罵悲嘆聲迭起。
復行幾步,忽聞帳中有卒聲泣,心中喟嘆道:誠此悲歌滅我軍心,明日之戰勝負已分矣!
徒嘆奈何,只能回帳臥下,聽著城上傳來的歌聲,輾轉難眠。
他與閻應元是何時相識的呢?
依稀記得那時候,是崇禎十一年,大概是十月左右,他與高傑被曹變蛟設伏迫降,明軍大捷,朝野沸騰。
那是一個冷清的早晨,朝廷的聖旨到了曹變蛟的軍營,命將擒獲的賊將押往京師。
於是劉良佐和高傑被裝入囚車,曹變蛟派了麾下親信軍吏率隊監管。
本以為要一路受苦,沒想到那軍吏竟對他二人照顧有加。
還為他解了枷鎖,大義規勸。
“我此去,那皇帝老兒必將高爵厚祿相加,汝可信?”
“我一小吏,豈敢妄言!”
“哈哈哈,既是小吏,何必用你那大道理折磨老子的耳朵。”
“也只有吾這等小吏能與你交淺言深,汝之榮華,民脂民膏,好自為之吧。”
正是這番話,令劉良佐記下了這個小吏的姓名,閻應元。
二人均為北直隸人,劉良佐是大同人,閻應元是通州人。
四捨五入,也算是同鄉。
後來,果然如劉良佐所料,他沒有被殺,而是受封廣昌伯,充總兵官,以為朝廷招撫之標榜。
離京之時,他差人去尋閻應元,許以副總兵之位,請他為座中上賓,但被閻應元拒絕了。
後來劉良佐親自去請,閻應元再次婉拒,只是勸劉良佐洗心革面,為朝廷盡心盡力,剿滅獻賊。
劉良佐鄭重應下,他雖從賊出身,可偏偏講一個江湖義氣,閻應元的滴水之恩,讓他記了個真切。
終是沒有請動閻應元,而閻應元正好也得了江陰典史的任命,兩人便在京師分道揚鑣,各奔前程。
再見之時,就是在這江陰。
卻已是城上城下,各為其主。
......
嗚咽的號角聲,喚醒了這一方天地。
劉良佐徹夜未眠,起身,這才發覺天色已經微亮。
“報~貝勒發來軍令,三軍會攻,務必一舉克定!”
......
江陰城內。
閻應元知曉今日決戰,便將君山的天慶營交予王進忠管帶,自己回到城中坐鎮。
清軍的號角已經響起,各部開始出營列陣。
放眼望去,四面人海茫茫。
東城,王公略瞧見了熟面孔,今日清軍首戰之人,竟是圖賴。
他正在陣前觀望著城頭之上,身後跟著一群八旗將領。
“今日必一雪前恥!”圖賴咬牙切齒道。
上次的失敗令他在軍中有些抬不起頭來,馬喇希為了掩護他而陣亡,更是讓他沒法和馬喇希背後的人交待。
現在只有親自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