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雄奇荊襄之地
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六章 雄奇荊襄之地,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勇悍之名,就連京師都有傳聞。”
“如此凶神,麾下兵馬定然不能以常理視之,必是勁敵。”
“馬鷂子可是連英親王都看好的人,可見其勇猛。”
阿爾津只說了一句,下面的人就炸開了鍋。
王輔臣在清軍中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令諸將聞風喪膽。
見部下皆面有難色,阿爾津怒從中起,但又發作不出來。
因為這些將領那都是些平庸或無能之輩,才會被髮配來駐防,基本上都是來混吃等死,根本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任你打罵也解決不了問題。
阿爾津深感無力,一時間啞口無言。
這時,有斥候急匆匆來報:“報~上百里洲以北八十里,煙塵蔽日,馬步無數,正向江北襲來。”
上百里洲鎮,在松滋縣城以北,長江之中,孤洲數百連片,因而得名如此。
此地,渡江稍易,警訊傳來,阿爾津雙拳緊攥,正要發號施令,令諸將歸營備戰,卻又有斥候飛馬回報。
“報~明軍萬三,已至城南六十里外,正向我襲來。”
斥候話音剛落,又一斥候持旗奔入。
“報~枝江兵發,馬步軍三萬東來,距我五十里。”
軍情接連傳至,堂中滿座皆驚。
阿爾津更是拍案而起,瞪眼大喝道:“速速歸營,整軍備戰!”
“死守松滋,怠戰者,殺!”
諸將唯唯,紛紛俯身領命,但臉上神情,依舊惶惶不減。
眾人散盡,阿爾津忙遣帳下快馬數路,再往江陵求援。
敵軍三路來襲,一旦松滋有失,他想撤都撤不了。
敵軍合兵七八萬,攻他三萬小城,阿爾津心中也沒有底。
對手可是王輔臣這樣的人物,他雖不曾識得,但也聽聞過此人勇名。
再想到自己麾下的臭魚爛蝦,阿爾津就更加的焦頭爛額。
松滋城中的糧草,只夠大軍堅持十五日,主要的軍糧,一直都由江陵水路轉運。
敵軍若是圍城,兩道斷絕,半月內,沒有援軍趕到,只有城破一死。
......
江陵城,乃是千古名城,古今重鎮。
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而江陵,則是荊州府府治所在。
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萬曆首輔張居正,出身荊州的宰相多達一百三十八位,可見人傑地靈。
而張居正,更是人稱張江陵。
江陵,地處荊江北岸,上鎮巴蜀之險,下據江湖之會,扼守長江天塹,溝通八方水陸,自古乃是兵家必爭之地。
府城更是雄奇荊襄之地,冠絕湖廣諸府,太祖甲辰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湖廣平章楊景重修被毀壞的城牆,城垣週一十八里三百八十一步,高二丈六尺五寸,設六門,城濠寬一丈六尺,深一丈許。
城池內外三層,外有水城,中為磚城,裡為土城,護城河環繞,長達二十餘里。
本朝歷任知府更是時有加固修繕,城牆腳下條石縫中,皆澆灌糯米漿汁,十分堅固。
城牆更是備禦周全,設有甕城、敵樓、戰屋、炮臺、藏兵洞、復城門等設施,體系完善,易守難攻。
崇禎十六年,張獻忠攻陷江陵,不久西進巴蜀,下令拆毀城牆,但或許是事急,只是小有破壞。
自清軍進據江陵城後,固山額真金礪便徵集城中民夫,開始修葺城牆。
張獻忠的大西軍撤退時毀壞的地方,如今都已經修補增強。
城上的各處城樓敵樓,也都進行了整修。
固山額真金礪十分重視江陵城,在他的經營整備之下,現在的江陵城,可謂是固若金湯,堅不可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