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平波堡
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平波堡,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去年紀稍大,一身灰色直綴,頭戴方巾,滿身書卷之氣,卻眉間又露英武之色。
“在下原弘光兵部司務顧炎武,拜見總兵大人、提督大人!”
“顧炎武?”
焦璉上下打量一番,站在顧炎武身邊的一人,穿著一身箭袖短衣,面容清秀,略顯瘦弱,背上還揹著一個大斗笠,眼睛正在他的身上掃視。
“這位是在下摯友歸莊,歸爾禮。後面幾位都是在下的好友。”
“我等俱是蘇州人,聽聞韃子入寇松江,便聯手舉兵,想要保衛鄉里。”
“沒想到王師來的如此之快,我等得到訊息,便趕來相投。”
顧炎武說話間,頗為感慨,本以為韃子忽至腹地,朝廷必然反應不及,沒想到僅僅三日,王師數萬便抵達蘇州,令人歎服。
張家玉環視眼前眾人,聽到“歸莊”兩字,忽然眉頭一展,驚訝道:“歸莊?那你就是顧絳了?”
顧炎武聞言,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回提督大人,正是在下原名。”
焦璉沒聽說過顧絳的名字,見張家玉驚訝模樣,心想眼前兩人應當在士林有些名氣。
沒等張家玉問及顧炎武改名的原因,一旁的歸莊看著顧炎武壞笑了起來,擠眉弄眼,臉上有逗弄之色。
“兩位大人有所不知,這傢伙五日前起的兵,昨日改的名,說是以示自己棄筆從戎之決心。炎武炎武,炎黃子孫,天下布武。”
歸莊一番話,弄得顧炎武只能尷尬一笑,身後站著的眾人也是面帶喜色。
顧炎武拉起義軍,本想一展報國之志,為此還特地改個名,正準備大幹一番,沒想到朝廷的兵馬轉眼便到了,一下子沒了他們出手的機會。
焦璉也是被歸莊的話逗樂,輕笑了起來。
“歸奇顧怪,說的就是兩位吧?”張家玉笑問道。
“哈哈哈,都是傳言,都是傳言!”歸莊擺擺手,十分不在意的說道,但分明臉上滿是得意之色,看上去相當的臭屁。
“你們拉起了多少兵馬?”焦璉問道,這才是他在意的事情。
“回總兵大人,在下聚八鄉子弟三千,眼下正紮在崑山待命。”顧炎武正色答道。
焦璉點點頭,返回了輿圖前,白貴三人也圍了過去。
張家玉請眾人入堂中就坐,又吩咐人上茶水,與幾人攀談起來。
與顧炎武前來的,還有故南京兵部尚書楊成之孫,楊廷樞。
餘下幾人,皆是顧炎武好友,有吳其沆、陳忱、吳炎、王錫闡、王略、萬壽祺、潘檉樟等人。
此八人,皆是有識之士,乃地方人傑。
張家玉瞭解後,心中大喜,特別是看向幾人的目光,瞬間都變了。
王錫闡,字昭冥,精通天文歷算。
萬壽祺,字年少,禮、樂、兵、農、天文、曆法、歷史、地理之學,凡詩文、書畫、金石、琴棋、刀劍以及女工刺繡、革工縫紉等百工技藝,無不通曉。
潘檉樟,字聖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酷愛史學。
陳忱,字遐心,自幼博覽群書,經史之外,稗說野乘,無不涉獵。
吳其沆,字同初,雖是生員,但精通水利制造。
王略,字起田,長於水文海事。
吳炎,字赤溟,工於史學,又通農牧。
再加上一個楊廷樞,熟讀兵法,家傳武略,此八子,個個都身懷經世之才!
張家玉心中火熱,暗暗道:我必要將這十人為潞王殿下納入囊中。
大爭之世,人才乃國之基石,多而高壘,強則堅深。
人才之重,觀季漢興亡便可窺視一二。
張家玉與幾人年紀差不了多少,再加上他自己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