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二章 曲阿王氣,自真龍之出,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94章 曲阿王氣,自真龍之出

朱常淓與王翦對視一眼,旋即大笑起來。

自己正愁人才匱乏之時,張煌言就來舉薦賢才,這還真是心有靈犀,可謂是及時雨了。

“是何人,令玄著喜難自抑?”

“此人姓方名以智,崇禎十三年進士,選進庶吉士,才識卓著,精通數理,又博採西學,匯通思想,乃治世良臣。”

張煌言在朱常淓面前直言不諱,毫不掩飾自己對方以智的讚美之情。

一字一句,無不帶著敬佩之意。

這讓朱常淓與王翦心中驚奇不已,對方以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張煌言又介紹了幾句,崇禎十三年時,方以智被崇禎皇帝召對崇德殿,其語中機要,上撫幾稱善。

後來在京任工部觀政,翰林院檢討,為定王與永王講課。

十七年,京師淪陷,崇禎殉國,方以智靈前痛哭,被順軍俘虜,嚴刑拷打寧死不降,後來順軍兵敗一片石,他才得以僥倖趁亂南逃。

原本方以智投了南京朝廷,卻不想正好仇敵阮大鋮把持朝政,將其列為“從逆”要宜徒擬贖,方以智只能被迫逃離,隱姓埋名,流寓江南之地。

“玄著與方以智是舊識?”朱常淓不禁奇怪。

“回監國,我與密之素昧平生,不過他曾以文章名動天下,乃是復社主盟之一。”張煌言答道。

又是復社,朱常淓不禁點點頭,雖然他不喜清流結社,但其中卻是也不乏良才,日後倒是可以多加探尋一番。

方以智逃離南京後,為躲避阮大鋮爪牙追殺,化名隱居在溧水以北的東廬山中,潦草度日。

駐防在溧水的張名振率部剿賊時,在山中發現了幾乎要餓死在草廬之中的方以智,將其救下。

所幸張名振也聽說過方以智的名號,見賢才竟困頓在深林之中,心中頗為感慨。

因自己不能擅離職守,所以他派人將方以智引到了與他關係匪淺的張煌言處,希望張煌言能將其引薦給潞王。

“密之祖上餘蔭,衣紈觳(hu二聲),飾騶(zou一聲)騎,鳴笳疊吹,閒雅甚都。”

“如今流寓草澤,落魄至此,真乃是東海遺珠,令人心生感慨。”

“臣張煌言若非得遇明主,想來亦不過如此。”

張煌言對方以智的遭遇深感同情,所謂時勢造英雄,可時勢也會埋沒英雄。

方以智不願降賊,亦不願降清,南歸後,也不願仕那奸臣當道的腐朽朝廷,一身才華,滿腔抱負,卻無處施展。

“原來如此,竟還有這般遭遇,也罷,他現在身在何處?”

“稟殿下,他就在門外候命。”

朱常淓一喜,趕緊召其入內。

不多時,便見一身長七尺的中年男子走進,長身玉立,雖滿面滄桑卻難掩眉宇貴氣。

面色蠟黃,顴骨突出,肉眼可見的清瘦。

想來是久居山林,長期營養不良所致。

“臣方以智,拜見監國殿下。”

“平身,坐下說話。”

方以智謝恩,起身小心翼翼坐在了最末端,離門最近的椅子上。

王翦與朱常淓的目光令方以智十分侷促,不斷地揉搓著自己的手心,來緩解緊張。

張煌言輕輕一嘆,聽聞曾經的方以智可是風流倜儻,御前奏對,面不改色,屢出良言。

屢遭打擊,世事早已將這個貴公子搓扁揉圓,意氣不復。

“密之不必緊張,此處不是朝堂,儘可暢言。”

朱常淓寬慰道,他看得出來,方以智十分緊張。

方以智輕輕點了一下頭,瞧見了王翦正衝著他微笑,心中稍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家有五小寶:相公好凶猛(大結局)

藍小鬱

大唐:李世民的頭號打手

黑五類

綜影世界奪美,我繫結了主角

一點飛上天

大明孽子

南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