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路非福也
秋風渭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六章 路非福也,明末:復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秋風渭水,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閩督鄭森終於等到了甘輝的訊息。
得知黃坪山大捷,鄭森喝彩連連,於是迅速整軍,兵進黃坪山。
閩兵七萬,在鄭森的親自統帥之下,自南進入黃坪山區,沿著甘輝等人探出的路線,前去與兩部先鋒兵馬匯合。
就在鄭森進軍的同時,富池鎮的方國安部也開始試探性的進攻黃顙口鎮。
清軍參領希福奮起反擊,擊退了明軍數次進攻,牢牢把控住了筆架山,明軍不得寸進。
方國安遂回軍富池休整,聞閩督出擊,於是分兵一萬,由幕僚陳函輝率領,回鎮陽新縣,為大軍閩督大軍籌辦後勤糧草。
......
就在閩督鄭森攻略武昌之時,一封自湖南發來的奏疏,被送入了杭州,呈上了潞王朱常淓的案頭。
王府花園之中,朱常淓看罷奏疏,將其怒擲於桌案,忿忿道:“湖廣富庶之地,乃天下糧倉,何騰蛟身為總督,卻不能全力恢復,展望中原,實在是無督師之韜略!”
“此人,才不配位!如此短視,誤我軍國大事!”
這封奏疏,正是湖廣學政堵胤錫六百里加急發來。
何騰蛟斂兵聚谷,不願北伐,坐失良機,堵胤錫終是忍無可忍,上書陳情。
從前何騰蛟與其麾下的兩湖官員排擠堵胤錫,他都忍了下來。
可現在事關社稷大事,堵胤錫不願再向何騰蛟妥協。
面對堵胤錫洋洋灑灑的千言陳訴,朱常淓的怒火瞬間被點燃。
他對何騰蛟很早就沒有什麼好印象。
當初他遣章正宸與張煌言一明一暗,前往長沙行招降順軍餘部之事。
兩人事後彙報,皆言何騰蛟外寬內忌,多謀寡斷,非督軍之才。
那時候因為監國不久,朱常淓並未打算直接拿下一個實權總督,於是便暫且忍耐下來。
可今時不同往日,朱常淓當即便下詔,著何騰蛟立即赴杭述職,湖廣諸事,暫由湖廣學政堵胤錫總辦。
詔書由王府中官攜直衛數百,八百里加急馳赴長沙。
堵胤錫的奏疏最終轉到了內閣,諸閣臣也沒想到何騰蛟在這種時候作妖,皆為其一陣嘆息。
何騰蛟雖丟了湖北,但死守湖南,功過參半。
潞王召其回京述職,也算是給了他一個體面。
這件事,也在朝野之中瘋傳,這可是潞王監國以來,拿下的第一個實權封疆大吏。
事情雖然算不上很大,但卻顯示了潞王大權在握。
不像弘光朝,皇權旁落,朝廷為奸臣藩鎮左右。
同日,吏部發往江西的補缺知縣一百員,也自杭州起行西進。
也是同日,朱常淓收到了上將軍王翦急報,諜子探報,偽署浙閩總督張存仁重新調集十萬大軍,囤於江北儀真,欲圖鎮江,有南侵之意。
南京城中清軍,亦有小動作,出兵兩萬,欲攻鎮江,被靖南侯黃得功率軍在高橋鎮迎頭痛擊,狼狽退回南京。
朱常淓看罷,卻是並不擔心,有靖海水師在,江北清軍就休想跨過長江一步。
張存仁別說調集十萬大軍,就是一百萬,也只能望江興嘆。
但為了謹慎起見,朱常淓還是向駐紮在香蘭山大營的五軍參贊府總參贊官黃公輔下令,命其發新兵兩萬,往常州府備戰。
現在的香蘭山大營,已經正式成為了五軍參贊府的官署所在。
大營已經重新擴建,內裡增加了不少糧倉武庫,用來囤積軍資。
營中有常備新兵五萬之數,以應對戰時補充。
......
五日後,長沙,總督府。
詔命到時,總督府內傳來了陣陣笙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